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32790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通用公式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通用公式考点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内容(情节) =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事件(故事的意义)概括内容(情节) = 主要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考点二、补全故事情节理清情感变化考点三、伏笔、照应、铺垫(1)伏笔类:为后文情节埋伏笔 +伏笔作用(暗示内容,交待含蓄,制造悬念,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等)(2)照应类:与前后照应+照应作用(强化关键内容,使文章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某种启示)(3)铺垫类:为后文作铺垫+铺垫作用(交代故事背景与内容,突出人物形象,形成对比反差,使文章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考点四、倒叙、插

2、叙(1)倒叙 :倒叙了内容,突出了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造成强烈的悬念,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对比鲜明,同时避免叙述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2)插叙 :插叙内容,补充交代原因,衬托人物形象,为后文作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考点五、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以及表达方式1、叙述线索:(1)记叙文的线索有:时间;地点;人物或人物特征;事物或事物特征;核心事件;景物;感情;行踪;我的所见所闻所感。(2)有的文章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暗线”多为情感变化。2、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3、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1)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

3、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背景;渲染 xxx 意境或气氛;烘托人物 xxx 的心情反(映)衬人物 xxx 的性格或品质;为xxx 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2)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考点六、词语的选择考点七 理解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涵义和作用(1)涵义分析: 本义语境义(2)达效果分析: A、从修辞和表达方式入手: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把比作、赋予了以人的情感等);(如: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品质、性格) 。B

4、、从词语含义入手: 本义,语境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品质、性格)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规范】比喻: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把比作, 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1 / 最新资料推荐 。表达了作者的;拟人: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赋予了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写出了的, c、表达了排比: 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之情。夸张: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强调突出了的特征。反复: a、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突出强调了对偶: a、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两两对称,便音韵和谐。设问: a、运用了设问的修

5、辞手法, b、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反问: a、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加强语气,表达了强烈的之情。引用: a、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b、引用,增添了文采(增加了说服力) 。考点八、划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1、划线句子的含义: 关键词语境义“翻译”全句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我(临时意义) ;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2、划线句子作用分析(1)内容上: 点明中心;引出写作对象;为后文 做铺垫;点题以及首句 交代起因或缘由。(2)结构上: 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内容上: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中间句(

6、2)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作用;为 埋下伏笔或做铺垫。(1)内容上: 总结全文;前后照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结尾句(2)结构上: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3、表达效果分析:(1)从修辞和表达方式入手: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如:把比作、赋予了以人的情感等) ;(如: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品质、性格) 。(2)从词语含义入手: 本义, 语境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品质、性格) 。4、句子本身特点, 如句式上的特点分析 长短句、倒装句、停顿句、省略句;如特殊的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7、、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等。5、句子表现的情感、心理分析考点九、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开头段的作用总结】内容上:渲染文章气氛,提示主题,引出写作对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开篇写景,为故事设置背景或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开篇点题,总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起因,为下文作铺垫,是全文故事的大前提。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 ,总领全篇,或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结构上: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总结全文(统摄全篇) 。注意:答题时不能只写术语,必须要对选文进行整体感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中间

8、语段的作用总结】2 最新资料推荐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应结合上下文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中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不以物喜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内容上:点明中

9、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升华感情) 。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结构上: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考点十 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延伸主题答题技巧1、归纳文章主题2、阐释文章主题答题要点概括文章主题;感悟体会启示3、延伸文章主题(1)答题要点 :概括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体会启示;今后如何做。(2)答题要求:“

10、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言之有我”。“言之有理”即主观表述要合乎道理。“言之有据”即主观表述要有事实和理论的根据。“言之有文”即主观表述要有文采。“言之有序”即主观表述要条理清晰,注意规范和步骤。“言之有我”即主观表述最好融放自己的生活体验。考点十一 把握人称及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1、人称的答题技巧(1)第一人称: 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 写来亲切、 自然, 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第二人称:更直接自然,更亲切生动。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呼告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凡客观世界及至人物内心

11、所思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为开阔而充分,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2、写作手法答题技巧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鲜明,感受更强烈。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 ,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

12、染力。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3 最新资料推荐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

13、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以及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炼、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伏笔和铺垫的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紧凑。照应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联想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感人。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有基础上,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此外,在记叙文中,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是一种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的体现,其作用参考前面“考点七”和“考点八”部分的叙述。考点十二 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它的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