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32681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生:(学生齐声回答)好!(教师板书课题)(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3、。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师:玉米结得怎么样?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

4、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师:谁先回答?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

5、着手回去了。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黑板的板书如下: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

6、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老

7、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生:是

8、名词。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生:是形容词。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一般为说,表示相

9、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生:动词。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

10、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从小、求实、创新小猴子下山课堂教

11、学评析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

12、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

13、,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说明】家乡景物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4、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美景进行观察、口头表达和写作。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有关景物的作文,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作比较详细的指导。本次作文教学的步骤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本教案是作文教学的第一环节。【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成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肩上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内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次作文不再是学生盲目观察交流信息指导写作这样的过程,而是探讨方法课外观察交流信息学生写作师生共改。是为了让学生写有准备的

15、作文、写思路清晰的作文。本课时的作文指导也改变了教师以前一味的灌输式,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地获取写景作文的知识,实实在在掌握写作方法。【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写景作文的方法。2、养成写作文先准备后下笔的习惯。【教学过程】一、以歌动情导课 进入写作主题1、师生共同演唱阿里山这首歌。2、歌好听吗?歌中的阿里山美吗?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景,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吗?3、你们喜欢这些景物吗?为什么?4、今天,我们就要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用笔来写出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怎样写家乡景物。(板书:家乡景物)设计意图:用歌声进入主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学生对家乡的景物也有了热爱之情。二、回顾所学课文 掌握写景要素1、写景要素之位置。 我们学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