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32599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发探上册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胶水、剪刀、报纸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你认为哪个好顶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将报纸分成A、B、C三份。、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2、实验一(顶长纸棒)、由组长设计

2、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3、实验二(顶短纸棒)、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4、思考问题并回答:、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这是为什么?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试验程序: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实验观察:看哪个纸棒先倒下。、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三)探

3、索延伸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第二课:有取得“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二、教学准备: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是怎样流上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地向上移动。、取一条面巾纸和一条塑料条,分别放在装有红色水的碗中。、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

4、间。观察面巾纸和塑料纸的现象。、拿出纸条和塑料条放在桌上,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材料是否有极细的管道。小结:面巾纸有极细的管道,可以使水慢慢上升。没有细管道的塑料纸不能使水慢慢上升。、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粉笔、布条、铁丝、海绵、橡皮筋、小砖头有没有细微管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思考问题:使水慢慢上升的物品中,细微管道是不是起了作用?细微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2、实验二:管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把一组内径大小不一的透明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小木板上,吸管下端要摆齐。、将小木板垂直放入碗中。、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观察每根吸管中水升高的情况。、思考问题:上面的试验中,粗吸管中水升得高还是细吸管中水升的

5、高?是不是吸管内径越细,水上升的越高?、小结:能够吸水的各种物质,本身构成并不严密,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存在,我们把这种管道叫“毛细管”。3、实验三,芹菜梗毛细管的作用、在水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的红色水。、把一段长10厘米的芹菜梗插入杯中,保留一段时间。、取出芹菜梗,用小刀横向切开浸水一端的芹菜梗,看到芹菜梗有细小的孔吗?你发现小孔中有红水吗?、思考问题:说一说,芹菜梗的毛细管在芹菜生长中的作用。(三)探索延伸1、小实验让纸花“开花”。、做一朵小纸花。、在碟子中倒入约0.5厘米左右深的水。、把“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仔细观察,花瓣慢慢向外开放。、想一想:纸花在水中绽放,其中有毛细管在起作用吗?2、地

6、下水沿土壤缝隙上升,供植物生长,就是毛细管作用。3、把毛巾搭在水盆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4、盖房时为了防潮,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沿着砖或地基的毛细管上升。你说对吗?第三课:标准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标准化的内容。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的铅笔、不同品牌的味精袋、A4、B5纸、直尺、螺杆和螺母。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铅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我们观察过铅笔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在制作铅笔时有没有标准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一)产品的质量标准1、实验一、分别将1H、2H、HB

7、、1B、2B、3B等型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画一下,用力大小要一样,观察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观察思考:分小组议论、课堂发言:你感觉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一样吗?、师生共同总结:铅笔芯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叫铅笔浓度。标准化的第一个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标准。、观察你手中的味精袋上的说明,你发现它们的质量标准分别是什么?说一说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二)产品的规格标准2、实验二、用直尺测量A4纸的长与宽。、提问:A4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于其他组交换测量结果。、思考发言:你发现了什么?、总结:A4纸和B5纸长与宽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品种规格标准。标准化的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规格标准

8、。、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读发现与探索和科学两本书的说明。(关于规格标准注明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写“规格”有的写“开本”)。(三)产品的通用标准3、实验三、用3各同一规格不同外形的螺母在同一螺杆上分别做旋紧实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总结:螺杆和螺母的零件一般都有通用性。标准化的第三个标准是产品的通用性标准。、试着说一说产品通用性标准的作用是什么?二、探索发现1、认识了产品的质量标准。2、学会了产品通用性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的分析。3、发现标准化就是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和产品通用性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三、探索延伸讨论:李彤一般穿23号鞋子很合适。某天姑姑从外地买了一双23号鞋子回来,

9、可李彤穿着很挤脚,这是怎么回事?第四课:一纸托“千斤”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改变纸的形状,它的承重能力也会改变。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砝码、草版纸片、复印纸、剪刀、胶水、硬币、废报纸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演示观察:教师那一张纸,它会向下垂。适当折叠后,这张纸能在水平方向保持住,并告诉同学,它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二、学习新课(一)单张纸承重实验1、实验一、指导实验:把纸条折成V形或L形,平拿,你发现什么?在上面放上1-2枚硬币,纸条还能挺住吗?。、把一张纸折成波浪状,放在两摞书之间,它能支撑一本书的重量吗?换成废报纸,再试一

10、试。、把纸横向剪开卷成两种筒状,用胶水粘牢,立在桌面上。看那种形状的筒承重大?、把实验一至实验三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成小组交流。(二)用报纸卷成圆筒形空心纸管,检验报纸在改变形状以后的承重能力。2、实验二、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空心纸管。、对空心纸管整形。(全长为12厘米,做4-5个,选出3个准备实验)、把3支纸管粘在一起。、圆筒形纸管的承重实验:桌上放两摞书,书间距是8厘米。高度5厘米。把连在一起的3支纸管架在上面。做承重实验。观察放在纸片上的重物和砝码,看看它的承重是多少。、思考:你还能将纸设计出其它形状吗?三、探索发现1、研究方法:设计科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2、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它的

11、形状有关系。3、组装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四、探索延伸1、观察身边的瓦楞纸箱,为什么这样做?2、联想改变纸的形状,承重力会改变,其它物质呢?第五课:空气的压力一、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拔压注射器、拉塑料袋、拉塑料衣钩等实验,研究空气的压力。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塑料袋、塑料瓶、细绳、塑料吸盘衣钩、注射器、橡皮帽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扛起一袋米,肩上会有压力,这是因为米有重量。空气也有重量,是不是空气对地面上的物体也有压力?我们做几个实验,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一)演示实验空气有压力1、实验一、将注射器活塞推入到底部,把针

12、管里的空气排出。、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外拉再松手。、你看到了什么?、思考问题:松开手后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回去的?是不是说明空气有压力?实验并讨论:拿掉橡皮帽,在推拉活塞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空气哪里去了?(二)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2、实验二、把塑料袋在空中甩几下,使塑料袋充分打开。然后把它衬在广口塑料瓶内壁上,使它紧贴内壁,并将塑料袋的开口用绳子扎紧在塑料瓶口上。、将塑料袋试着从塑料瓶中拉出。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思考发言: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演示实验空气压力的方向3、实验三、把玻璃杯装满水,再把杯口浸湿。、将硬卡纸平方在杯口上,用手把硬卡

13、纸压平,压住杯口把玻璃被翻过来。、把压在硬卡纸上的手拿开。、观察:硬卡纸是否掉下来?(四)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的方向4、实验四、将塑料吸盘衣钩压紧在平整光滑的物体上。、试着拉起塑料吸盘衣钩,你感觉如何?、转换吸有衣钩物体的方向,使塑料吸盘衣钩处于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试着拉一拉,如果是一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三、四两个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有压力?同时还证明了什么?三、探索发现1、发现了空气是有压力的。2、空气的压力在四面八方都是存在的。四、探索延伸讨论:我们的课桌大约要承受2000千克左右的空气压力,为什么桌子没有被压坏?第六课:哪个滑梯快一、教学目标:1、

14、通过实验,研究物体沿斜直线与曲线滑梯下滑时哪个物体用的时间短。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能力。二、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两张硬板纸、剪刀、胶水。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们都玩过滑梯吗?想一想,如果有同样材料制成的两条滑梯摆在你面前,滑梯表面一条是斜直线,另一条是有弧度的曲线,其它条件都相同。物品从滑梯上滑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哪个短?你会选择哪一条呢?二、学习新课(一)制作实验器材提示:、折叠成梯的两侧墙要固定住,曲线梯两侧要设计成齿状。、滑梯支架可用书本等文具代替、两架滑梯高度要相同,长度要相等。、乙滑梯的上半部坡度要大些,下半部坡度要小些。(二)进行试验。实验程序、先选择合适的物品对滑梯进行性能试验。发现问题进行调整。、选择同样的两件物品,进行试验。、两手持两件相同物品,在梯子上端A处同时放手,哪个先到达滑梯底部?、每人反复试验几次。思考问题:哪个滑梯上的物品最先到达滑梯底部?。总结:小物品沿斜直线滑梯下降时所走的距离要比曲线滑梯短,而结果却是曲线滑梯上的小物品下滑得快。原来这里的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