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32460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在家里》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在家里说课稿在家里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布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教学目标】本课目标:1、熟悉14个字,会写4个字,熟悉笔画“”和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敬重父母的好孩子。本节课的目标:1、熟悉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红红家里有有还有”来说话, 3、会写一个生字“下”【根本理念】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方: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

2、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汲取了。因此我想训练之境地,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汲取;同样学问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需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说教学、学法】1、情愿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一开头,我就设了一个简洁的谜语和一个难的谜语,简洁的谜语是为了满意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接着一个难的谜语让孩子都猜不出来,然后我告知他们在本课的教学中有答案,这时孩子的奇怪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2、培育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课中“红

3、红的家里有有还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教学过程】一、课始激情情始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沟通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缺乏道,可也要细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养分”,为师的必需悉心“浇灌”。我在一开头安排了一个“趣味引入课题”这个环节中用了两个谜语,先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让学生都为自己能猜出谜底而沾沾自喜时,再用 “老大每天演戏,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传声,老四送来光明。”这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4个谜语。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爱猜谜,而且这个谜语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又很新颖,不象一般的四句话

4、只猜一个谜底,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报、纸、灯、电、视”5个生字宝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着是结合谜面初步识字。这是第一个环节的连续,利用第一步所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对生字的学习,这应当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二、课中创情境悟字形。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淌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犹如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淌,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手段”!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红红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任凭说,必需用上句型:“红红的家里有有还有”在说的过程中确定会

5、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再引出三个重点要熟悉的偏旁“火”三点水和提手旁,同时说字形,记字形,如“火”字偏旁,我们可以说,他把腿一缩,多有礼貌!然后再将生字放到词语里再认,采纳“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对全体学生。最终将课件中的物品变成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进展认读,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舞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三、课终嬉戏记生字。假如说,一节课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教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稳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育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留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终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完毕吗?答复固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终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嬉戏是个好方法,如“抢气球”。当屏幕上消失一个个往上飘的气球时,学生会显得特殊兴奋,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个别读,既熬炼了反响力量,又是对生字的稳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学问的结合运用。最终一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学习笔画点的书写。起笔轻轻,落笔重。本课的生字比拟简洁,“下”这个字写的时候就要留意一下它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再写,再评,相互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