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32339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夜的工作教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以事感人 以情动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一夜的工作一文,叙述的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 “劳苦”和“简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人至深。一、课前预习、奠定基础在教学本课之前,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及新中国的国领导人周总理并不是非常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很难与作者产生相同的共鸣,学习时体会必然也不会很深刻。为了让学生缩短时代的距离,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去图书、网络、调查等方法收集有关周总理

2、的书籍、资料等,充分地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通过搜集资料的实践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爱好课外读物,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广泛搜集并交流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为学生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有此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是毛泽东主席,无论看什么书,他都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眉评。因此,我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旨在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阅读过程

3、就是每个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是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读书体验。这节课我不仅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感悟,还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三、全班交流、深化理解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感受,不仅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体会“生活

4、简朴”时,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等词感知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抓住“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来体会周总理饮食的简单。 在体会“工作劳苦”时,我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尺来高”、“一叠”来体验周总理工作的繁重,工作量大;抓住“审阅、思索”“看、画、想、问”感悟周总理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然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

5、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四、激情朗读、拓展延伸 在前面学习体验了总理那感人的品质,此时此刻,每个人都会心潮澎湃,指导学生激情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会背的站起来背诵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次要求。然后,再通过质疑: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此时,出示课后资料袋周总理的一天时间表,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下午3时 起床下午4时 与尼雷尔会谈晚上7时 陪餐晚上10时 政治局会议早晨2时半 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早晨

6、7时 办公中午12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2时 休息让学生补充交流总理忘我工作的感人事例,体会“一个夜晚”和“每个夜晚”的关系。这样再次引进课前搜集的资料,决不是重复,而是深化。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充分感受这位好总理的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最后,我再让学生用激动而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拓展学习资源,在教室里张贴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诗词,还布置了课外阅读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也是一种人文的积淀! 总而言之,此文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在学习中当以一个“情”字来渲染,作者情、师者情、生之情,若能融为一体,则是达到了教与学的妙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