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32189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促进交叉学科教育新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合资源促进穿插学科教育新开展艺术管理教育是以艺术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根底的跨领域学科。近年来,我国艺术管理教育刚刚起步,面对进步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以及满足多方面、多层次、不断开展的艺术文化市场的需求,培养艺术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迫在眉睫。在教育体系方面,应建立科学、系统、标准的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文章从阐述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艺术消费理论,分析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从而对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展构造分析,希望为我国艺术管理教育提供一些理论根据和有益建议。题记艺术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世纪西方艺术教育中提炼出来的,这与西方国家政府的艺术政策和管理体制亲密相关。自从美国的耶

2、鲁大学戏剧学院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的大学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英国的伦敦城市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目前,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开展为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教育,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就本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标准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管理既包括艺术行政管理又包括艺术产品的消费和经营管理,在遵循经

3、济规律的根底上,对艺术产品的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进展方案、组织、指导、控制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满足艺术产品创作者的需求,只有到达二者的相对平衡,才会使整个艺术消费过程到达最优化。1.艺术消费理论决定了艺术管理教育的必然性马克思的艺术消费理论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消费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构造,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矗艺术消费过程是艺术劳动者的劳动与艺术消费资料相结合,创作消费艺术产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是艺术消费力与艺术消费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人类的消费劳动中,艺术消费是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

4、要遵循最根本的消费规律。对艺术消费过程进展专业化的管理,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根底上,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管理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进展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需要培养艺术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相交融的复合型管理人才。2.艺术市场的高度专业化要求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面对竞争剧烈的表演艺术市场,专业艺术团体的管理应是将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机制,不应成为“体制改革的对象,因为艺术院团亏损大多是经营性的亏损而非体制性的亏损。如能先解决好院团的管理问题,那么体制改革的绩效也就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现代社会,艺术管理程度的上下决定着一个组织开展潜力的大小,甚至决定其

5、生死存亡。目前表演团体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专业艺术工作者转行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培训和理论,院团管理人员缺少必需的知识构造和才能培养,对管理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人、管事层面,对现代管理的战略意义和根本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无论在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对外的市场开拓、公共关系方面,都难以承当起推动整个院团开展的重任。无论是表演团体还是演出经营机构,艺术管理人才都是其进步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二、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根底上,将感性教育

6、与理性教育交融,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理论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开展空间。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艺术是感性意识的交融,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假设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认识感性的艺术及艺术形态,在理性、客观、标准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在感性认识根底上附加逻辑的理性标准。艺术管理专业恰是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穿插,找到二者的相交部分,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针对艺术市场的动态、标准、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这就是艺术管理专业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艺术市场运行中,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7、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等施之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工程进展得专业、合理、有序、标准、系统,这就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的之一。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交融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带入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管理的理论融入艺术的知识领域里,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以管理领域的资深学术资格充当艺术管理的学科前沿专家。艺术管理学科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的理论深度,同时要成为可以统筹、管理、组织、方案、指导、控制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

8、人员,这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相交融。3.课堂学习与社会理论的平衡这个学科特殊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门穿插性的学科,特殊之二是因为它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只是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个必备根底,社会理论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组织与筹划才能的培养和锻炼才是其教育的关键所在。理论教学通常是辅之以课堂学习,但艺术管理专业却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因此,有可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会让他们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那种个性的竞争和形态的多元开展。理论与课堂教学始终是两条并行轨道,在艺术管理教育的探究之路上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也只有在这种双轨支撑下前进的学科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真正通向国际化

9、的教育平台。三、对艺术管理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开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构建以艺术类公共根底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根底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理论、实战,着力培养组织协调、营销筹划和工程管理三大才能。第一方面是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与本质。在这里,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

10、为三大类。1.艺术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公共根底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可以根据不同院校所针对的教学方向而定,如:音乐表演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传媒艺术等。而后在各自领域再开拓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类研究、鉴赏类评论和美学类认知等。2.管理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文化学、战略管理学、营销筹划学、工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3.经济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根底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这三类学科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在保持一种动态的

11、平衡根底上,根据学生各自开展方向的不同再进展散射性的延续。第二方面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写作和理论管理两方面。理论写作包括:工程筹划书、方案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筹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方面;理论管理那么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方面。理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确立的好坏。找到学生研究方向与理论载体相吻合的社会理论活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通过长期的揣摩和历练,才能探究出符合研究方向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本身的特色理论教学形式。艺术管理专业正在蓬勃开展,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兴隆国家,艺术管理教育也有其渊远

12、的开展历史,植根于整个国家文化开展的沃土中。如今,我们国家刚刚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的教学滋润、特色的艺术滋养,这一粒粒种子将会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开展态势。如今,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已向国际化看齐,积极探究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教学理念,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下,培养学生的统筹指导才能、组织协调才能、沟通管理才能、语言文字才能、逻辑思维才能、随机应变才能、方案安排才能、甄别分析才能等各方面。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开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构架合理学科布局、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开展、大繁荣。注释:史蒂芬贝尼迪克特.“美国艺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载寿山根等主编:?中外文艺经营管理的理论与理论?,学林出版社,1992.第180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