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31365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四·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三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指导一、 内容标准:(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二、 达标要求: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太平

2、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通过

3、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三、 知识结构:四、 知识理解:(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第一、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这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巨额的军费和赔款,鸦片走私带来的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践,农民的负担更为沉重。1843年1850年的群众暴动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序曲,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正在酝酿。第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A、明拜上帝教创立的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

4、国,把斗争矛头指向腐朽的清政府。B、洪秀全宗教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思想,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来号召农民斗争,带有时代的特点。C、教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皇上帝”是真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有进步意义)清帝是“阎罗妖”,杨“共击灭之” 。(这是把阶级矛盾描述成人妖对立,在反封建统治上有进步意义,但这种说法说明农民阶级的理论局限。)D、冯云山的传教扩大了拜上帝教的影响,形成了以洪秀全和杨秀清为首的领导核心。E、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第三、广西的自然灾难。(2)、 太平天国兴起和发展的过程第一、太平天国的兴起A、 金田

5、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851年桂平金田起义,“太平天国、”B、 永安分封诸王,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分封诸王说明这个政权的封建性质)C、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间天国,太平天国形成和清对峙的局面。第二、太平天国的发展A、北伐:目的、将领、失败的原因、北伐的意义B、西征:目的、将领、作用C、东征:目的、将领、作用D、在太平天国的斗争过程中,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敌人。E、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3)、太平天国前后期的两个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第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A、天朝田亩制度内容。1

6、、土地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田和年龄分配土地。2、 品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圣库”制度。3、 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目的。见书。“太平天国”的含义。B、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一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其革命性需要学生理解土地的平均分配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这种制度对贫困农民来说具有绝大的吸引力,是农民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因而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二是在男女平等上太平天国政权也有独到之处。2、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一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

7、,平均主义满足了其要求,但“均贫富,产品归公”的思想又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所以无法实现,也没可操作性,是一种空想。二是这种平均主义不仅无法实现,实现了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脱离了生产力现大状。三是这种制度是要把小农经济理想化,固定化,这种符合农民愿望的的小农经济模式,不适应社会的进步。四是“圣库”制度排斥商品经济,也违了社会发展要求。第二、资政新篇A、资政新篇(1859年)1、 目的: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2、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3、评价:其一、进步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

8、主义方案。其二、这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是逃亡香港特殊经历造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其三、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其四、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4、没有实施的原因:没有实现它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阶级基础)5、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相互矛盾6、说明的问题:农民阶级无法提出科学的建国纲领,不是太落后,就是太先进,无法领导农民走向胜利。(4)、太平天国的失败第一、天京变乱(1856年)A、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天京变乱原因。(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产生、内部争权)B、 过程:见书C、 后果:天京变乱的结果是导致太

9、平天国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信仰危机”和“人才危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农民阶级无法建立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第二、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18581864年)A、领导核心的重建尽管不能挽救天京变乱造成的损失,但暂时稳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权。B、六次战役:江北大营、三河镇、江南大营、上海近郊、安庆、天京保卫战。C、后期江北大营、三河镇、江南大营这些战役是防御战,目的是打破清军对太平天国的包围。D、战役能够胜利是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之间的军事配合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也与清政府面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有关。E、天京保卫战面对中外反动势力力量的强大,尽管太平天国将士顽强抵抗,但天京陷落标志太

10、平天国的最终失败。F、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是同时发生的(18581860年),此时清政府的确是内忧外患。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从英法借师镇压太平军事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5)、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第一、意义:A、太平天国把农民求平均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思想具体化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的深度。从反封建的层面上讲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D、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目标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范畴。第二、局限性:A、 阶级局限:农民阶级的经济特性决定的政治特性。B、

11、时代局限:先进的阶级未产生存、先进的理论未传入中国。C、这些决定农民阶级无法单独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无法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只是主力,不是领导阶级。第三、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征:A、 新时代的含义B、 新特征:发生的时代、理论基础、借用西方宗教组织群众、纲领上向西方学习、任务、中外反动势联手镇压、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等方面说明之。五、 思考认识:1、劝世良言属于宗教思想,强调百姓要安顺守法,安于贫困,具有消磨反抗意识的作用。洪秀全的思想属于革命思想,强调要通过斗争建立人间天国,有鼓舞人民反清斗志的重要作用。2、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对承认不平等条约,反对鸦片输入,反对分裂中国。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传统的民族气节。3、太平天国的思想主张是建立人人平等无私的社会。这与传统思想中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尊卑的思想是不同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积极意义。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