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31056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南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湖南攸县发展与改革局评价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目 录1 园区规划概况31.1 园区调扩区选址31.2 调扩区规划概况31.3 园区规划方案分析62 评价区环境现状92.1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评述92.2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9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2.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02.5 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02.6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评价102.7 土壤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2.8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112.9 环境保护主要目标113 园区污染源分析153.1 水环境影响源分析153.2 大气环境影响

2、源分析153.3 声环境影响源分析163.4 固体废物影响源分析16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4.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4.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184.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4.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215 园区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215.1 园区产业控制措施与规划215.2 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225.3 水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235.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245.5 声环境保护措施与规划265.6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与规划266 园区环境风险分析286.1 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分析286.2 固体废物安全处理风险分析286.3 危险化学品贮

3、存、使用环境风险分析286.4 环境风险事故管理297 环境管理体系规划与监测计划317.1 环境管理317.2 环境监测318 公众参与338.1 公众参与的目的与形式338.2 信息公告与反馈意见338.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汇总338.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349 结论3510 联系方式361 工业集中区规划概况1.1 工业集中区选址湖南攸县工业集中区原称攸州工业园,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3年被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纳入省级调度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工业园建设于2007年获湖南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批复,2009年被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为“省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2012年9

4、月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为湖南攸县工业集中区。湖南攸县工业集中区规划“一区两园”,包括攸州工业园、网岭循环经济园。攸州工业园位于县城西部,该园东以内环路为界,西至外环路往西1000m处,南达工业路,北至攸衡路。建设用地包括湖南攸县城关镇江桥村、乌坳村、胡公庙村、西城居委会、鸭塘铺乡的龙湖村及谢家垅村。网岭循环经济园规划区范围:位于湖南省攸县网岭镇北部,106国道沿线。规划建设范围北至网岭镇小平村、荷叶塘村,南至洞井铺、新塘冲、皮家冲,东以岳汝高速公路为界,西至106国道,用地面积为1283.61公顷。 1.2 网岭循环经济园规划概况1.2.1 规划规模拟征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2-1,园区规划用

5、地规模、类型、面积及比率见表1-2-2。表1-2-1 循环经济园拟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序号类别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备注1城市建设用地99.717.8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990.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60.05工业用地96.127.5其它建设用地164.512.8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特殊用地。2水域66.95.2水渠、池塘3农林用地931.272.5其中耕地289.222.5油菜、水稻。基本农田约171公顷。园地103.88.1柑橘、梨树等林地453.135.3油茶、马尾松、杉木、樟树、山竹等草地85.16.64其它非建设用地21.31.75总用地面

6、积1283.6100.0表1-2-2 循环经济园规划总用地规模与类型序号用地类型面积(ha)比例(%)备 注1工业用地745.258.06三个产业功能区:煤电循环功能区、建材产业发展区、轻工机械产业发展区其中二类工业用地503.7439.24三类工业用地241.4718.822物流仓储用地101.84 7.93物流服务配套区3交通设施用地150.311.71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场站用地4公共设施用地20.071.56包括供电、供气、邮政、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用地5绿地254.519.83包括公园绿地161.12公顷、生产防护绿地,防护绿地93.34公顷6水域11.740

7、.91保留的水塘、保护酒埠江东干渠7合 计1283.61001.2.2 规划产业与职能定位综合定位: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重点,规划将攸县网岭循环经济园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攸县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引擎、株洲市产业格局优化重要支撑、我国循环经济改革试验区。产业规划:网岭循环经济园产业定位是以“循环经济”为导向,以“煤电一体化”项目为出发点,做大做强煤电核心产业,努力培育本地专业产业集群,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推进“煤电产业、迁入产业、本地产业”三大动力组团,打造以煤电能源供给为支柱,以建材为主导,轻工机械快速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不断进步的循环经济示范区。1.2.3 规划

8、目标与建设规模规划建设目标: 围绕推进“煤电产业、迁入产业、本地产业”三大动力组团,打造以煤电能源供给为支柱,以建材为主导,轻工机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进步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经济发展目标: (1)近中期目标:2013-2020年,总开发建成面积达到5.05km2,建立起煤电、建材、轻工机械和综合配套服务的完整业态体系。建立起顺畅的交通和物流储备系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形成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园区内商务、商贸、物流、生活配套服务保障设施健全,202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基本建成攸县最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区。 (3)远期目标:2020-2030年,完成全部规划建设面积,园

9、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循环产业”成绩显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区发展重要名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成;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00亿元。园区开发时序规划图见附图6。规划人口规模: 园区规划人口规模近期5.5万人,至2030年居住人口规模7.2万人。1.2.4 总体规划与专项建设规划方案1.2.4.1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按照整体协调、有序开发、交通引导、环境友好的规划思路,规划形成“一核、三轴、五片”的空间结构。“一核”,综合服务核。规划将网岭镇区和循环园区统筹考虑,利用网岭镇区,统一为镇区和园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三轴”,依托园区内的三条主要干道

10、(国道G106、旭日路、中区大道),承东启西、联南通北,分别打造园区与醴陵市和攸县的区域经济联系轴、园区建设发展轴和园区产业发展轴,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循环园区。 “四片”, 根据用地现状和各产业功能关系,规划将园区分为四个主要功能区,分别为:煤电循环功能区、建材产业发展区、轻工机械产业发展区、物流服务配套区。1.2.4.2 道路交通规划园区道路共分四级,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由此组成经济园区内部的道路网系统,支路在下层次规划和实际操作当中综合确定。1.2.4.3 工程管线规划园区统一安排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管线、输配气管网,管线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与开发建设同步进行,不能同步建

11、设的预留位置。电力、配水一般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电信、燃气、污水一般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南侧。从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布置先后顺序为电力、电信、配水、燃气、污水,并优先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管线平面间距执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地下管线自下而上的位置为污水、雨水、配水、燃气、电信、电力管线。1.2.4.4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变电站、公交站、邮电电信营业点、垃圾转运站、消防站、加油站等。1.2.4.5 绿地系统园区绿地面积254.5公顷,占总用地的19.83。绿地系统规划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中,公园绿地161.12公顷,防护绿地共93.34公顷。

12、1.2.5 环境保护规划概况根据总体规划,拟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归结分述如下:本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雪就近排入边沟、边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道送至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园区内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经企业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标准后,经污水管集中收集至拟建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沙河。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工业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声环境控制: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相关

13、要求进行划分。规划将沿铁路和交通干线设置噪音隔离带。生活垃圾经垃圾转运站收集后,运往攸县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垃圾实行全面分类收集,以清洁生产、循环再生和污染控制为工业垃圾的基本治理方式。有毒有害工业垃圾由工厂自行收运再委托专业清运公司负责收运处理。1.2.6 生态景观环境保护规划概况景观系统规划着重于用地布局与控制,如景观轴线组织、景观带和景观风貌区的识别与划分、景观节点的塑造等。园区景观总体结构为“一带两区五轴”。“一带”,围绕北灌渠及两侧绿地形成一条宽约200米纵贯南北的滨水景观带;“两区”,根据空间功能差异,划定园区的两大景观风貌区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经济人文风貌区;“五轴”,结

14、合水系、两侧绿带及道路防护绿带,通过工业建筑界面与沿街开敞空间的打造,形成纵横交错的现代工业风貌景观轴。1.2.7 项目控制管理园区定位: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攸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生态特色鲜明的新城区。严格控制三类工业入园。园区主要打造以下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不符合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求的三类工业禁止入园。煤电建材一体化产业链。煤电陶瓷清洁产业链。严格规划用地控制,严格控制水污染型企业入区。严格控制排放气型污染物的企业入园。区内的三类工业仅引入对环境空气基本无影响的企业。要求利用已有大唐电厂项目,打造煤电一体化产业,创建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严格控制企业燃煤量。严格控制轻工机械产业、建材产业燃煤,对于燃煤非生产产品的原料必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禁止使用燃煤。园区产业准入细则见表11-1-1 网岭循环经济园准入与限制行业类型一览表。1.2.8 拆迁与安置规划区共涉及有现状拆迁人口约1369户,4568人。需拆迁居民点统计见表1-8-2。生活安置方式以户为单位,生活安置以货币安置和在网岭镇集中安置为主。对于拆迁的村民住宅可采用以下办法:其一可采用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