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古文笔记整理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7页
文档ID:549306229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古文笔记整理_第1页
1/7

21 桃花源记一、整体感知:1、本文线索: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2、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探访)桃花源——离开(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3、各自然段段意:第1段:写渔人捕渔时偶尔发现桃花林的通过第2--3段:写渔人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A、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全文重点)B、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中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通过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如何?答: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 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 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 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6、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如何的社会?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对作者这一用意有何见解?答: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美好社会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抱负社会其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抱负,反映了广大人民规定挣脱压迫剥削、挣脱战乱的愿望,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否认。

但这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是不也许实现的,只是一种空想而已7、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茫然然不知,她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答:说她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二、根据提示填空第1段:1、描写桃林景色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林花草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2段:3、体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体现桃源人精神状态及生活幸福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成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种成语是:豁然开朗6、本文作者虚构了一种抱负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3段:8、点明桃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因素是:先世避秦时乱9、既体现桃源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体现桃源人对源外世界存有戒心的语句是:局限性为外人道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第1段: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浮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作者交代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一情节有何用意?答:为下文“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做铺垫,渲染了神秘的氛围3.“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体现了渔人如何的心情?答:事出偶尔,意料之外4. 渔人“欲穷其林”的因素是什么?答:“甚异之”5、“欲穷其林”中的“穷”字体现了渔人如何的心理?答: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第2段:6.根据文中的描述,用一句话精确阐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7.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种方面对桃花源的人们进行了描写?答:活动、穿戴、心情8.“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答:初极狭,才通人第3段:9.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村人对陌生人浮现感到惊异,表白桃花源与世隔绝好久10、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长远11、“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白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如何的?答:社会动乱,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12.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因素是什么?答: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1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乱,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重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此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构造上有什么体现作用?答:(1)在中心思想上的体现作用是:她们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始终过痛哭生活而叹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2)在文章构造上的体现作用是:总结上文,并与前文“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呼应16.文中哪些话表白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中生活?她们为什么不肯离开?答:表白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句子是:“局限性为外人道也”;   不想离开的因素是:(1)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2)百姓能安居乐业 (3)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17.为什么村人说“局限性为外人道也”?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懂得后破坏她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局限性为外人道也”的因素是什么?答:紧张桃源以外的人来扰乱她们的生活18、渔人临走时,桃花源人叮嘱说“局限性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答:桃花源人不想外人干扰和破坏她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花源第4、5段:19.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答:表白桃花源是一种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体现了作者的痛惜之情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并“未果”、“病终”?答:刘子骥是晋太元中的名人,作者故意添加这样个尾声,让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就更浓了而刘子骥“未果”、“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千古之谜了同步也表白: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变化社会现实的无奈2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涉及哪些内容?答: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她武陵郡中有此“绝境”,但愿她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她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通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她归途中做标记的事四、字词解释22、一词多义。

      便舍船(丢下,动词)        到处志之(做记号,动词)(1) 舍:                (2)志:ﻩ   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                         寻向所志(寻找,动词)       (3) 寻:                          寻病重(随后,不久,副词)                武陵人捕渔为业  (作为,当作)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4) 为:              (5)遂: 局限性为外人道也(对,向)           后遂无问津者 (就)     乃不知有汉(居然)           (6) 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23、古今异义词。

       古义:交错相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1) 交通                       ﻩ   今义:运送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妻子子女          (2) 妻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子”是词尾,无义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3) 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值得 (4) 局限性                   ﻩ今义:不充足,不丰满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 绝境              ﻩ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像这样             (6) 如此               今义:这样          古义:鲜艳美丽          (7) 鲜美                      ﻩ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