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301398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动能定理的应用畀俏分析命题点备考重点备考说明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 动能疋理的考查是选考中的重点和难 点,单独命题可能性不大,般以计算题 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可以与曲线 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也可以与电 场、磁场结合,难点较大,分值较高。2. 复习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用动能定理求解单体多过程问 题;(2) 掌握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问题。不要求用动能 定理求解几个 物体组成的系 统的有关问 题。动能定理 解决单个 物体多个 运动过程 的问题fl知识梳理1. 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公式:Ek=-mvo2单位:焦耳(J),1 J=1 N m=

2、1 kg m/s2。(4) 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5) 动能是状态量,也具有相对性,因为v为瞬时速度,且与参考系的 选择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 动能定理(1) 内容: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也叫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总二氐-Eki。(3)对定理的理解:当W总0时口2丘1,物体的动能增大。当W总0时,Ek2H,物体的动能减少。当W、=0时,Ek2=i,物体的动能不变。3.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 “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们可 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 “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3) 公式中“二”体现的三

3、个关系:数量关系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相等单位关系国际单位都是焦耳因果关系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r 將 i1; AIL*1-51 rflifc* V1jA 1考点1动能定理解决恒力做功问题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高H处由静止开始释放, 落到地面后继续陷入泥中h深度而停止,设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为f,重 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A. 小球落地时动能等于mgHB. 小球陷入泥中的过程中克服泥的阻力所做的功小于刚落到地面时的动能C. 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 mg(H+h)D. 小球在泥土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mg(1+H)h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wi.*it*

4、力 f是-吟片AI*4ISIW 列亦廉LMHlgfMD随堂练1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 阻力不可忽略。a为小球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小球上升和下降经过a 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i和压。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一次经过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W,从抛出开始到小球第二次经过 a点时重力所做的功 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Eki二丘2,W=WB.Eki丘2,W=WCEivEWKWDEi民,WW随堂练2(多选)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受到一水 平外力F作用运动,如图甲所示,外力F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做的功W 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为10 m/s2。下列分析

5、 正确的是()B. 物体运动位移为13 mC. 前3 m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2D. x=9 m时,物体速度为3 2 m/s考点2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中(容 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 的正压力为Fn。重力加速度为g,则质点自A滑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 对其所做的功为()2 2C.1 R(FN-mg) D. 1 R(Fw2mg)II方法技巧卜(1) 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为总功,故所求的变力的功不一定等于厶E9|1V1*1110I31血A. 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B. 整个

6、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零C. t=2 s时刻拉力的瞬时功率在整个过程中最大D. t=1 s到t=3 s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随堂练6 (2019 ?台州中学高一期中)“滑滑梯”是小朋友喜爱的游 戏活动。可以将小朋友在室内“滑滑梯”的运动简化成小物块从静止 出发,先沿斜板下滑,再进入室内水平木板的过程,如图所示。假设斜 板长度一定,斜板与水平木板的倾角B可调,且房间高度足够,斜板最 高点在地板的垂点到房间右侧墙面的长度为斜板长度的2倍。某次游戏中,一位小朋友(可视为质点)从斜板顶端静止出发后在到达房间右 侧墙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小朋友与斜板及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 为口 ,不计小朋友从斜板进入水平木板时的能量损失,则B与卩间应 满足()A.sin0 =卩 B.sin 0 =2C.sin0 =3 卩 D.sin 0 =4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