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3004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范本五篇 有一位名叫董阏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 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非常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 “这里有没有人掉进过这深涧?” 那里的人答复说:“没有人掉进过。” 董阏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反常的人,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那里的人答复说:“也没有。” 董阏于连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答复说没有。 董阏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那些人答复说:“这深涧非常阴森

2、危急,谁要是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四周时,都万分当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碰这个危急,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止步不前的。” 董阏于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假如我制定严格的法制,又严峻地执法毫不宽容,让人们知道违法就犹如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急,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法律了。这样,我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聪慧人总能从身边的小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才智。掌权的人从危急的深涧联想到执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绩卓着。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2 从前有只蚂蚁力大无穷,这样的大力士前所未闻。据给它立传的人说。他能一下举起两粒麦仁。 这只蚂蚁

3、还无比威猛,一见虫子便扑去咬紧。他还单独攻击过蜘蛛,因而在蚁穴里大名鼎鼎。 颂扬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他在蚁穴里踌躇满志。过分的颂扬本是毒饵,怎耐这只蚂蚁热衷于此。 他打算坐上农夫的马车,到城里去把威严显示。大模大洋,大摇大摆,非常傲气,等待他的却是意外的打击。他想人们会涌上来把它围住,恰似听到了火警那样紧急,然而谁都没有把他睬理,各人竟自干着各人的事。 那蚂蚁拣起片树叶故作姿态,他跌倒爬起,又把腰挺直,可是仍旧无人把他放在眼里。他折腾得实在太累了,找到了路边的一只小狗诉苦:“城里的全是瞎子,你说是不是?谁都把我正眼不瞅,太无道理!我在这里白白劳累了一小时。蚁穴里,我的大名谁人不知!” 蚂蚁羞惭地

4、转回家去。 世上真有这样的角色,自以为大名震世界。事实上他的名声,只限在他的蚁穴。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3 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观察了一个鬼,他抓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照实相告:“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今就病倒了,竟至几天卧床不起。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损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损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假如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

5、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假如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损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究竟世间有没有鬼呢?” 皇子告敖确定地答复:“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蠪一类的鬼出没其间;在西北方的墙脚下,则有泆阳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上的鬼叫夔,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 齐桓公抓紧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外形呢?” 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戴着红帽子。委蛇特殊不喜爱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

6、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谁假如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 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立刻笑逐颜开。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委蛇呀!”于是,他抓紧重整衣冠,与皇子告敖对坐交谈。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齐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觉地好了。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齐桓公见鬼是一种心理病态,皇子告敖专心理治疗的(方法),去满意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个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4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巡游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孤独悲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7、。刚开头,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接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四周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倾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欣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抓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连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雄伟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深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犹如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

8、牙惊喜特别。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超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其次年再相见论琴。可是其次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今不再抚弦弹奏,以谢终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优秀的课间寓言故事5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

9、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答复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相互之间(说说)笑笑,特别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快乐。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突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声:“看!那边有柴禾!”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自己刚刚许下的诺言,其余几个孩子也跟着朝那有柴草的地方跑去,结果争抢起来,继而相互之间打起架来,有的还使上了鞭子和棍棒,有几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打出血了。 那个读书人惊慌地看到了这情景,他急迫地往回走去。他绝望地叹道:“儿童为了这一点柴草都会如此争抢,何况天下人呢!天底下比小草大的利益实在太多了。人们在一般状况下,似乎还能和谐相处,可是一旦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露出自私的本相,相互争抢打斗,怎能不受伤呢?” 可见有些人寻常似乎能和谐共事,而一旦利益当前,便一改往日的和蔼谦恭,反目相争,实在是要不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