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29913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学习运用成语。 2、了解沈从文生平概况。 3、学习本文,了解云南的民情民风。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3、延伸拓展,横向比较,体味各地民谣民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

2、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民歌、歌会、云南的歌会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歌会: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云南的歌会: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

3、与由衷的赞赏。 2、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其代表作。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思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一生

4、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迤(y)西 譬(p)喻 糯(nu)米 蹲踞(j) 凤哕(hu) 忌讳(hu) 酬(chu)和 铁 箍(g) 熹(x)微(wi)2解释下列词语。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蹲踞:蹲或坐 淳朴:诚实朴素。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这里指用诗词应答。悠游自在:悠闲自在,快活的样子。龙吟凤哕:龙在吟啸,凤在鸣叫。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

5、想,诱发文思。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笔圈点勾画,标注字音并找出云南歌会的特点)2本文写了几个场合的歌会?我们就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堂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3、教师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场 合 不 同形 式 不 同山 野对 歌山 路漫 歌村 寨传 歌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6、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作者借写云南歌会,里行间洋溢着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三、再读课文,合作交流(一)山野对歌 1、“对调子”对的是什么内容?(多是情歌酬和) 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此,此处一个“多”字下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

7、嘲互赞。)3、 “对调子”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 4、 “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5、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目的是什么?( 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二)山路漫歌1、赶马女孩都唱些什么歌?(悦耳好听的山歌)2、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淳朴本色美)3、这节内容除了写赶马女孩唱歌外还写了什么内容?(环境,蓝天,艳花,鸟鸣,)4、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去写环境有什么作用?(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歌声!)(三)村寨传歌1、村寨传歌描写了哪些内容?(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

8、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2、“金满斗会”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3、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人多时间长盛装) 4、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盛况空前,十年难逢)(四)整体感受1、在写作手法上三种场合的歌会各有怎样的侧重?在手法上,三种场合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

9、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2、作者在描写云南歌会时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倾向?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云南有特色的歌会,写了人们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这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五、小结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

10、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二、赏析品味课文1、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11、(沈从文边城) 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2、山野对歌中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个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

12、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你觉得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动作、神态、外貌;性情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3、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

13、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诚哉斯言。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主脑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三、小结课文 1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别开生面场

14、合中唱歌的情景,沈从文先生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为我们勾勒了云南特有的风景、风物、民情、民风,这些文字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以一种抒情诗所特有的含蓄与优美的笔调热情吟唱,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都源于沈从文先生对生活、人生的挚爱。让我们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乡的山歌吧。 2课文中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民歌的内容及几种不同的对歌方式。四、拓展训练请同学们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