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2979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产业转移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第三产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339.3、2034.7和3731.4万人,占比分别为14.3%、20.1%和23.8%,呈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78.6%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200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二)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东部沿海城市,发展机会较多,可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城市的

2、人才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但是面对这种现状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根据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湖北工业大学有78.2%的学生在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7.2%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2.1%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作为就业的首选目标,而且有38.5%的学生对相关基层就业的政策缺乏了解,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思考。 (三)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大多数的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可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人才毕竟有限

3、,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的过于高端,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逐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原因 (1)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制约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层次低,处于简单引进、承接和复制的阶段,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持续吸纳较多高端人才以及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襄阳市深圳工业园区的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在刚刚搬进工业园区的骆驼蓄电池正在建设年产800万KVAH免维护汽车蓄电池项目、3000万平方米隔板项目以

4、及1500万套电池槽盖项目,这是骆驼集团的自主品牌项目,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领先的。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使骆驼公司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车用蓄电池制造基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了高要求,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地域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往往大量聚集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地区,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和农村寻求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地域上的失衡,直接凸显为该地域的大学生就业难题。 2.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1)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有些学生对大学生活缺乏总体

5、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扎实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训练,在迎接就业竞争的时候,往往因为无法达到招聘单位的专业标准而失去就业机会。 (2)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些大学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似是而非,缺乏严谨的思维训练与实践检验,一遇实际问题就无所适从,所以不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些大学毕业生一心期待在特定行业、专业和地域中就业,不考虑市场需求和个人实际,不肯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二、产业转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学生:要调整观念,提升素质 1、要注重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

6、。在湖北工业大学发放的问卷调查中表明,有65%的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企业首要看重的。所以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 2、要提升综合能力。虽然学习和专业知识很重要,但社会中需要的是复合人才,职业中更是非常看重情商和逆境商。所以,大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综合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让自己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二)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供需对接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同时学校也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

7、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湖北工业大学有73%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三)政府:应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良好就业环境 积极创造就业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要通过政策调整来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 相信在政府的亲切关怀、学校的合理引导、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