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295557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长小学活动点《一一间隔排列》总评课稿(陈光琴).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彩的课堂,别样的风采2019年杨兴文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系列研讨活动一一间隔排列评课稿纳雍县第三小学 陈光琴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纳雍三小的陈光琴,工作室成员之一。今天早上有幸聆听了来自阳长小学的徐敏老师,阳长海摩小学的赵梦蝶老师,纳雍县第二小学唐琴老师精彩的课堂。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的来说,三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到位,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恰到好处,都设计了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的组织上风格各异,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徐老师温柔理性,赵老师活泼可爱,唐老师沉稳大气,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教学风格,但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首先,谈谈徐老师的

2、课,徐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整节课从生活现象引入,按照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思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推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比较到位,并且结合生活现象,随时渗透德育教育,板书设计很有条理,简洁明了。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我们阳长小学的孩子综合素质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徐老师充分相信学生,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发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相信学生的精彩一定会成就你的精彩!还有鼓励的方法尽量多样化,可以是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以免学生产生“抗体”。再来谈谈赵老师的课,赵老师的课用很形象的“心形

3、与点赞”图贯穿整节课,在这里我也想送给梦蝶老师“五颗心”,那就是“爱心”、用心、精心、细心、耐心”,按照今天梦蝶老师讲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再来几个“点赞”。爱心就我平时对赵老师的了解,她是一位有温度的、充满爱心的老师,她的事迹在座的老师应该都有所了解。今天在她的课堂上,浓浓的爱心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从她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就能感觉得到,特别是课的中后期,学生和她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所以,学生爱学、乐学。精心赵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整节课的设计无论从框架上还是细节上,都无不体现赵老师的精心。从给学生的“爱心和点赞”引入,既

4、鼓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很好的为本节课的内容作了巧妙的铺垫,所以一位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这样的设计可谓“一石二鸟”。用心教学中,赵老师用她丰富多彩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巧妙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把学生随时组织于教学活动中,比如:课件出示了正方形和圆的一一间隔排列,赵老师紧接着问:你知道接下来排什么?你还发现什么?当学生的回答比较有见地,赵老师用很夸张的语气说“此处应该有掌声”,当学生讨论“两端物体相同,中间物体与两端物体在数量上的关系时”,赵老师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多1?”,“谁能决定两种物体的数量” 这样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无不体现了赵老师的良

5、苦用心。细心赵老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赵老师点到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当时她没给学生任何评价,也没让学生坐下(当然,如果赵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效果更好),那个学生一直站着,后来赵老师发现了,走到她的身边,轻声对这个小女孩说“请坐,对不起”,这样的细心既缓解了学生的尴尬,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耐心课堂中,学生出现了不够满意的回答,赵老师都是用她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修正,比如“要说明原因才是最棒的,你们说我们该不该动脑思考?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等等。总之,正因为赵老师有了这样的“五颗心”,所以她的课堂学生真正“活”起来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而且真正

6、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她的课堂有一种丰满的、立体的厚重感。为了让赵老师成长得越来越好,在这里,也给点建议:平时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都考虑得很多,也准备了很多素材,但是实际教学时要有取舍,灵活把握课堂生成。比如,赵老师的练习设计可以砍掉一些,特别是后面已经下课了,赵老师不必再很牵强的再来总结,直接就播放生活中的情境图片配音乐,并留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如果这样的图排成圆形,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为本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今后的课堂中,希望赵老师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在课堂的某一个关键处让自己“静下来”,让学生“静下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你的课

7、堂流淌着一股思维的清流,增添一种思考的美。最后说说唐琴老师的课,她的课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巧”:设计精巧,组织灵巧,提问绝巧。设计精巧卢梭在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唐老师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思想。课的开始唐老师和学生说了一句悄悄话,并由此组织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当请学生在黑板上按照摸鼻子、摸耳朵的规律排教具时,一开始唐老师只请一个学生,而且学生只拿一种图形,发现无法按规律排,这时老师再请一个学生上台,两人合作完成了按规律排列。在这些环节中,老师没有强调课堂纪律、没有

8、强调一一间隔排列的前提是两种物体,但是通过这样一个精心的设计,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到。看似“无为”,实为“有心”。还有非常佩服唐老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她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将引导学生走向何方心里有很明晰的思路,比如学生站队这一环节,通过增加或减少学生,老师加进去等变换形式,让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入脑入心。为了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唐老师特意穿了一件蓝白条纹衬衫,带了一条白紫珠子相间的项链,并且课的结尾在学生剪不剪项链、如何剪的争论声中达到高潮。这样的设计不仅精心,而且巧妙。组织灵巧唐老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教学,在让

9、学生感受“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数量关系时”,唐老师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总结。每一个活动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都很自然和紧密,而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层层递进,其教学方法灵活,而且巧妙。提问绝巧数学课堂大多时候是以问题的设计贯穿始终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将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问题”。出示例题后,唐老师问:每组是怎样排的?(学生答:一个把一个隔开,老师再追问:什么把什么隔开?)两种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问题的设计上难易适中,问在可疑处,具有启发性,而且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提出过于宽泛,

10、不利于学生集中思考时,或者发现学生说得不到位时,能马上调整进行二次追问,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辨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的设计独具匠心,课堂组织有收有放,在重点处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究,在无关紧要处一笔带过,但是感觉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圈一圈那里揉得过多,不仅浪费了一定的时间,而且干扰了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以至于后面有的学生认为当两端物体不同时就不是一一间隔排列。课的结尾,用了顺口溜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说,在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及剪项链这一环节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课刚好可以在这时结束,感觉非常完美。但是唐老师又去让学生练习,又去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就有点“画蛇添足”之嫌。其实,唐老师精彩的课堂源于她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不断钻研,敢于尝试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最让我们佩服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相信唐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三位老师都用他们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组织把他们精彩的课堂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别样的风采。再次感谢三位老师辛苦的付出!我想你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它是你们教学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财富。我相信,我们在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技与技的切磋”中能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享受教育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