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2937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儿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示儿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示儿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示儿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示儿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儿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儿教案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儿教案设计示儿教案设计【篇一: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示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背景分析:示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学情分析: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

2、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2、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教学重难点: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出示):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

3、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2、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范读3、了解陆游,检查预习4、(大屏幕出示)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二、初读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1、交流

4、,检查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齐读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3、指名读,反馈,齐读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3、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

5、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4、理解“通假字”元,、无理解古今字义不同但5、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板书:悲)6、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7、出示材料: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

6、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板书:之切)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

7、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10 、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11 、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

8、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2、全班交流,评价。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投影)

9、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板书:示儿悲之切爱之深字字如血句句如火忧国忧民至死不渝教学反思:从准备资料到上课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陆游的世界里!大量的资料显示,陆游值得我更深的挖掘!这首示儿,我从小学时代就学过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拿下眼镜,拭去眼中的泪花,很多东西都忘了,但是示儿与老师的动作一直都在我的记忆深处.古诗教

10、学,一直是我的软肋,因为没有尝试过,也没有机会聆听大师的课,所以一直觉得很惶恐,沉浸在小世界里的我肤浅的以为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怎么就能讲一节课呢?以为就是弄懂词句,明白意思就行了!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狭隘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绝不是你三言两语能够打发的!历经千年光芒不散本身就证明了它丰富的内涵,岂是我们翻译一下意思就能够代替的?好在有网络啊!王崧舟先生一直都是我在语文教学上的引路人,没有机会与先生面谈,但是先生在合肥的几次课我都场场必到,为他折服的话就不多说了!他的枫桥夜泊与长相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不拘泥于教材,大胆的走出去,让作者隔着千年的时光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回到千年以前,来到作者的生【篇

11、二:示儿教学设计】示儿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

12、共鸣。教学过程第一循环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2、简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3、了解背景:(出示资料)。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他们苟

13、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准确)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3、展示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4、巩固深化:齐读诗句。第二循环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

14、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出示自学自导二:(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示)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考。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说诗意。3、展示评价:( 1)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

15、悲”,三、四句的“激昂”。)( 3)体验感情。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