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29366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2004(下)39.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足球平台出租 、金沙足球正网出租与您分享网络资源】【足球平台出租 、金沙足球正网出租与您分享网络资源】12月8日 揭秘秦可卿(下) 刘心武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0日 14:34主讲人简介: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

2、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内容简介:秦可卿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惟一一个有结局的人物,应该是最透明,最清楚的。可是实际正好相反,秦可卿给人留下的问题最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雪芹在秦可卿这个人物身上,删去了很多文字。以至后来使这个人物扑朔迷离,漏洞百出,只好用

3、其他的一些文字进行补救。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删去一些文字?这与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有什么关系?在红楼梦一开始,作者曹雪芹一再声称,说他所写的净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读者不必当真,其实这不过是曹雪芹掩人耳目的一种措词。在红楼梦里,曹雪芹不但把自己家族的兴衰放置其中,还处处反映了当时的朝政和时局。他把康雍乾三朝的事情浓缩在红楼梦中,展现了自己家族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命运则与时局、与曹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要想揭开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神秘面纱,不得不从康熙朝说起。那么康熙朝和曹家有着怎样的关系?秦可卿又与康熙朝有怎样的瓜葛?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的要好,奠定了曹家兴盛的开始,在康熙的庇护下

4、,曹家一直处于鼎盛的态势。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了稳住曹家的这一基业,除了博得到康熙的信任外,还进行其他的政治投资,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二阿哥胤礽是曹家的首选,拉拢住皇太子,就是拢住了未来的皇帝,曹家很快就成为太子党的一派人物。自然太子胤礽和曹家的关系也很不一般,然而就在曹家春风得意之时,时局突然发生了震荡,曹家的不幸也由此开始了。康熙朝是曹家的鼎盛时期,曹家一连几代在康熙的庇护下,享受着江宁织造的美差。而康熙对曹家的放任自由,也导致曹家祸起萧墙。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任上亏空库银达三百万两之多,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先后让曹家三代四人接任江宁织造的职务。然而曹家的这个巨大亏空一直拖到康熙去世也没

5、有还完。公元1722年雍正继位,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失去强大保护的曹家在雍正朝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雍正是否对曹家也能网开一面呢? 曹家在雍正时期受尽了折磨,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逐渐衰败下来,然而到了乾隆朝时期,衰败的曹家又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而曹雪芹正赶上了这个时期曹家的兴盛,他把这一时期的生活写入了红楼梦。大观园里的繁荣正是描写乾隆时期,曹家再次兴盛的局面。然而这种兴盛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宣告了结束,并且从此一蹶不振。秦可卿这一人物也在这里现出了她的原型。那么曹家为什么又兴盛起来?在乾隆朝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秦可卿的原型究竟是谁?这些疑问将在

6、本期节目中一一破解。 (全文) 我们知道,我自己也写小说,我也经常删改自己的小说,一个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删改,应该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纯粹的艺术因素,我觉得这么写不好,作为一个艺术品的话呢,这么写呢,不如那么写好,我把它删去,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非艺术考虑,我怕惹祸,特别是清朝,乾隆时期,我怕文字狱,我怕惹事。那么现在看来,很显然,脂砚斋劝曹雪芹删去第十三回四五页之多,那个四五页,现在比较麻烦,因为一简化字之后就乱套了,一简化字,咱们现在一页书两页书都是那个“页”,其实过去那个线装书一页,是繁体字葉字的葉.线装书大家都看见过,是蝴蝶装,明白吗?叫葉,就是两个页码叫一葉,四五葉就

7、是十个页码。以一个葉码在当时手抄本500字而论,你想2000多字。而曹雪芹写书,他用很少的字就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写妙玉,就是栊翠庵品茶,写妙玉只用了1000多个字,整个妙玉的形象就活跳出来了。一千多个字就那么厉害,你想2000多个字,该有多少内容。曹雪芹听了脂砚斋的意见,删去四五葉.那么为什么要删?在这一回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所用的棺木。人死后得装棺材呀,用什么样的棺材呢?一般像宁国府,虽然她是贾蓉的妻子,她很重要,但用上等杉木也就行了。因为她不是长辈死了,而是晚辈死了,她是贾府死了一个重孙媳妇。但是贾珍呢,一定要奢华,最后用了什么?最后用了薛蟠,他保存的一副“樯

8、木”。这个“樯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是原来的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病了。这个老千岁如果完全是艺术虚构,没有生活原型,就说他死了不就完了吗?不,叫“坏了事”。“坏了事”跟死了是两回事,“坏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着,他的事业被粉碎了才叫“坏了事”,死了怎么叫坏了事呢?那么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用的棺材木,最后是变成了棺材。是秦可卿睡了进去,心安理得地睡了进去,名正言顺地睡了进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呢?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所要谈的问题。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做原型研究,所以要探究秦可卿的原型究竟是谁。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看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太热闹了,写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热闹极了、好看极

9、了。因为太好看了,所以有人就对有一些文字不重视了。比如说林黛玉进了荣国府以后,进了正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就看见了一个匾和一副对联。很多人就一读而过,不去认真思考,很重要。那么现在先看林黛玉看见的那个匾,她看见这个匾是什么呢?林黛玉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大字是“荣禧堂”。人物有生活原型,事件也有生活原型,细节也会有生活原型。从生活过渡到艺术的时候,这些都可能有原型。那么“荣禧堂”这个匾有没有事件原型呢?有的。 大家知道康熙,他当皇帝的时间是很长的,他这个人又非常开通,好旅游。他多次南巡,他六次南巡,他南巡当中,虽然当地给他修了行宫,也有当地很大的地方官,他跟那些

10、人都不怎么亲热。六次之中有四次,他到了南京之后他住哪儿呢?当然他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叫行宫。他住在哪儿呢?他住在他的发小,打小的好朋友,曹寅的织造署里面。织造署这个官很重要,但从名分上说不是很高。是内务府下面的一个机构,管给宫廷做纺织品、做衣料,管这个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不得了。但是他每次都要去那儿。为什么?康熙他是这么一个情况,康熙小的时候,他生下来以后,就要由奶妈和保姆来把他养大,这是清宫后来宫廷里面的一个游戏规则,他和他亲生母亲见面的机会很少,他主要是由奶妈、保姆来养他。那么他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保姆,就是孙氏,就是曹雪芹的祖父的母亲,孙氏是保姆,这个保姆和现在咱们家里有时候用的保姆,不是

11、一回事,这个“保姆”的“母”字是不要“女”字边,直接写“母亲”的“母”,就是她是代替母亲的角色,这个保姆也不是喂奶的,不是说伺候他细琐事情的,是教他怎么做人、怎么站立、怎么坐、怎么躺、怎么执行礼节、怎么穿衣服、怎么诚实、怎么守信用,管这个的。那么康熙和孙氏关系特别好,你想她当保姆她年龄不会很大,自己可能也有孩子,那么恰恰她就有曹寅。后来又把曹寅选进来当康熙的伴读,就是陪太子读书。那么曹寅是给他伴读。康熙后来登基以后少年天子,曹寅又成为他宝座前的侍卫,贴身侍卫之一,那关系非常铁。所以康熙永远让曹家去谋这个美差,就是江南织造。孙氏的丈夫去世了,他让曹寅继续来做这个官,曹寅去世后,他让曹寅的儿子曹顒

12、来做这个管,曹顒很快又死掉了。按说就绝了,他就非要从曹家的旁支里面,过继一个曹頫,给曹寅的未亡人李氏做养子,再来做江南织造这个官。你说他们关系多亲密!所以康熙他为什么到了江南,他不愿意住别的地,住别的地,他不舒服。见了自己最信用的又是从小一块玩过的,他就觉得特别亲切。那么有一次,他去南巡,他又住织造署,那时孙氏还活着,康熙见了孙氏以后。据后来的文字记载,“色喜”,满脸高兴,就去扶着孙氏,说“此吾家老人也”,这就是我们家的老太太。他这么说话,而且当时立刻挥毫,写了三个大字,做了一个大匾“萱瑞堂”,“荣禧堂”跟“萱瑞堂”是生活到艺术的一个过程。 “荣禧堂”的事件原型、事物原型就是“萱瑞堂”。说此乃

13、吾家老人也,就是立刻写了这个“萱瑞堂”,成为一件盛事。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看时,他写得很准确,因为是皇帝、是天子写的嘛,所以它是一块金匾,“赤金九龙青地大匾”。林黛玉又看见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他写得很认真。是乌木联牌,用的材料比那个低一级。这上边是不是金字?不是金字是银字,“镶着錾银的字迹”,是银字,比皇帝写的矮了一级。写的是什么呢?写的是“座上玑珠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应该是很平常一副对联,但现在呢,被我查到了一个史料,这个是以前没有人说出来的,我第一个提出来的。我告诉周汝昌先生以后,他很高兴,他跟我有很多通信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在康熙朝曾经设过太子,这个太子就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胤礽

14、.他特别喜欢这个胤礽,所以在胤礽一岁多不到两岁的时候就把他立为太子。是由胤礽的奶妈抱着他,参与的很隆重的一个立太子的典礼。 这个太子后来有很多故事,我现在不细说。我现在只告诉你,由于康熙从小培养他,一个是要精通满文,一个是要精通汉文,请很多名师大儒,让他学四书五经,让他学汉族的经典,同时让他学诗词歌赋,让他对对子。那么太子就留下一个对联很有名,在康熙朝一个大儒王士禛所留下的居易录这本书里面就有记载。这副对子是这样的叫“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请注意它的平仄,请注意这个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前半个联,上联最后是“月”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霞”字。那么林黛玉在荣国府正堂所看见的对联,上联最后

15、是“月”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霞”字。这不是偶然的,这个对联的事件原型就是胤礽的这个对联,很明显,这是我们非常值得注意的。而且曹雪芹写的时候,生怕读者看不明白,他下笔很谨慎。“荣禧堂”是“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这个对联是木的、是银的,矮一等,就是说,那个是皇帝的,这个是太子的,说起来就话长了。 我有一篇很长的文章叫帐殿夜警,那完全是一个小说一样的故事,但都是历史事实。因为康熙他的孩子太多了,他虽然都爱这些孩子,但这些孩子未必都那么爱他。这些孩子爱的是什么呢?很多孩子所爱的是他屁股底下那张龙椅,爱的是这个位置。所以他很小就把胤礽二阿哥立为太子以后,很多人就不服。最后有一年就是康熙四十七年,那个时候太子已经35岁,已经当了很多年太子了,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个事情概括起来叫做“帐殿夜警”。什么叫“帐殿”,就是清朝早期皇帝,他都是文武双全,因为他是靠军事打天下,靠骑射打天下,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去打猎行围,以显示他的武功。在打猎行围的时候,有时候就不住在砖瓦的房子里,就住在营帐里,这营帐皇上一住就称为殿了,叫“帐殿”。那么在这一年的时候,康熙就觉得特别不高兴,他一个不高兴,是因为十八阿哥得了重病,你看他孩子太多了,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