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习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29269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细胞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下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

2、本时,以外的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 出现在慢性胃炎的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粘膜中则无这种细菌,他们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该假设最可能是 (3)为了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的过程中,发现了在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的假设是 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中的假设。A方法步骤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

3、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置成甲。乙两个培养基。b设置对照c接种幽门螺杆菌d培养观察 B实验结果解析:(1)1,2,3,5 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2)慢性胃炎可能与这种细菌有关(3)W菌产成了不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的物质 A.b.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c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d.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B.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不能正常繁殖;乙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限制,正常繁殖。点拨: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是真

4、核生物。实验假设是由发现的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而定的。实验假设时要注意对照和变量单一的原则。.第二章 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 本产品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不含糖B. 请放心饮用XX牌饮料,该饮料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 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D. 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 P. Zn等微量元素 点拨:C 淀粉,桂圆,莲子中都含有多糖。饮料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N. P. 是大量元素 探究钾是否属于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1) 实验思路:利用缺钾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的培养,并对照得出结论。2) 实验步骤

5、: 培养液的配制: 取材:选取 的两株植物 培养:将两株植物分别培养在盛有上述两种培养液的容器中,培养条件要 观察:3) 预测可能的结果及结论。如下表 缺素培养液完全培养液结论生 长 状 况正常正常异常异常正常异常异常正常 答案; (2) 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钾培养液 长势相同 相同且适宜 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 (3) 钾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与相同)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点拨: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钾离子的有无,同时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如选择长势良好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培养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第三章 能使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均破坏的一组酶是( )A. 淀粉酶、纤维

6、素酶、溶菌酶B. 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C. 果胶酶、溶菌酶、纤维素酶D. 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解析:B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催化水解,同样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要用磷脂酶和蛋白酶来促进其水解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有DNA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NA与二苯胺试剂热水浴呈现蓝色。(2) 材料用具:染色体提取液、稀释的蛋清水溶液、DNA提取液等(其他材料用具自选)(3) 实验步骤: 取洁净试管四支,分别编号为1、2、3、4. 去1、2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染色体提取液和 ;取3、4

7、号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 和 。 在1、2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 ,在3、4号试管中滴加等量的 ,一起放到热水中加热。 对比观察1号和2号、3号和4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 ,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3号和4 号试管 ,证明 答案:(3) 稀释的蛋清水溶液 染色体提取液 DNA提取液 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试剂 (4) 都呈现紫色 都呈现蓝色 染色体中含有DNA成分 点拨:本实验为验证性试验,实验结果是唯一的。同时,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的应用。.第四章K+Mg+Ca+SiO+水稻17.010511719.5番茄19.18559.6118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

8、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h后原培养液中的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h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求量不同,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也不同B. 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的需求量大,对Ga+需求量小D.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路与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解析:D 对于表中每一列数据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求量不同,水稻吸收的SiO+较多,对Ga+、Mg+吸收较少,而番茄吸收的Ga+ 、Mg+较多,对Si

9、O+吸收少,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该离子浓度没有相关性,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区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 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有关。(细胞器)(3) 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马铃薯块在 时间/h蒸馏水中质量改变百分比/温度/00.51.01.52.02.53.0200+5+7+9+12+14+16400+0.030-2-3-3.5-4 实验原理:随膜通透

10、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二氧化碳、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支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 第四步:1.5小时候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溶液保持或回复至20; 第五步: 结果预测: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 答案:(1) 温度 (2)液泡 (3)第三步:A和C烧杯置于20下;B、C置于50恒温水浴中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D上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 讨论: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干扰试验结果。 点拨:该实验中温度为单一变量。实验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