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28835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安徽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赵华兴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长期实践,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方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巧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2、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是由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等三方面定向功能,因此优化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

3、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类型学生相互协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展。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设计可以这样: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

4、,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能帮他解决吗?”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 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 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 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等等。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

5、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再次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二、创设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被动地在教师事先设定的教学模式中转圈,而教师则处于主宰的地位。在这种缺乏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也缺乏主动性,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

6、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

7、学。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

8、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对学生每堂课的作业批改通常是用这样方式进行的: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方法和答案。可是我们会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不妨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

9、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目标,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数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数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等各不相同。如果面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则不利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发展;反之,则不利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既注意到开发优等生的潜能,使其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又兼顾到差生,避免总给他们以失败的体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