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284372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_计算机基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存储、传送与加工处理的电子工具。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它不仅成为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现代化工具,而且促进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社会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以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控制(Control)技术(“3C”技术)为主要代表,以机器智能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从而影响信息活动的一切领域。信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与展望、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数据在计

2、算机中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的运算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展望计算技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算筹,算筹后来被方便的算盘取代,算盘是世界上第一种手动式计算器,迄今还在使用中。1622年,英国数学家威利奥特瑞德(William Oughtred)发明了圆盘计算尺,这称得上是最早的模拟计算工具了。1642年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帕斯卡(Blasie Pascal)发明了手动计算机器,能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1673年,德国数学、思想家莱布尼兹(G.w.Leibniz)制造了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器。

3、这些早期的计算机器都是一种手动机械计算装置,都没有突破手工操作的框架。直到19世纪初,才取得突破,计算机不但能快速地完成四则运算,还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运算,从手动机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新时代。1.1.1 近代计算机1. 巴比奇和差分机1818年,法国人托马斯(C.Thomas)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计算机开始走出了发明家的研究室,进入了社会,成为人们得力的计算工具。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瑞典人奥涅尔(W.Odhner)从1874年开始整整花费了15年的时间,发明了一种齿数可变的齿轮,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直到20世纪20年代,奥涅尔机都是一种主要的计算机器。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

4、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设计出第一台能通过加、减法计算各种多项式的机器,定名为“差分机”。它仅能作加法运算,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只是每次完成一个算术运算,而且能按照设计者的安排自动地完成整个运算过程。这无疑已经蕴含了程序设计的萌芽。2. 分析机现代通用数字机的雏型大约在1834年,巴比奇完成了一项新设计,这种新设计的计算机有专门控制运算程序的机构,而机器的其余部分可以进行各种具体的数字运算,他把这种新机器命名为“分析机”。分析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齿轮式寄存器、运算的装置,控制操作顺序及输出结果的装置。可以看出巴比奇的分析机已经包括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一些主要思想。3. 模

5、拟机的研制1876年,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Kelvin)利用他兄弟汤姆逊(Thomson)的圆盘-圆球-圆轴式积分仪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台计算傅立叶系数的机器,他称之为“潮汐调和分析仪”。这种调和分析仪能在一、两小时内完成熟练的计算员至少需要20小时才能完成的计算。1930年,美国工程师布什(V.Bush)和哈森(H.Hazen)合作制造出第一台真正的微分分析仪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设计制造模拟机的活动相当活跃。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逐步看到了模拟装置在通用性、精确度以及速度这三个方面的局限。从理论上说,对于任何一种数学计算都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模拟机器,但要在技术上加以实现却会遇到许多严重困难。因此

6、,随着条件成熟,人们的注意力便转向数字计算机。4. 图灵和理想计算机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该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又称为“A.M.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1936年,图灵发表了著名的关于“理想计算机”的论文,后人称之为图灵机(Turing Machine,TM)。图灵机由三部分组成:一条带子,一个读写头和一个控制装置。带子分成许多小格,每小格可存一位数。相对于带子而言,读写头可以左右移动,每次移动一小格读出一个符号或在带子上打印一个符号。

7、图灵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存在一种图灵机,它能模拟任何给定的图灵机。也就是说,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如果图灵机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实际计算机也无法解决。这种能够模拟任何给定的图灵机的机器就是“通用图灵机”,通用图灵机把程序和数据都以数码的形式存储在纸带上,是“存储程序”型的,这种程序能把高级语言写的程序译成机器语言写的程序。通用图灵机实际上是现代通用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图灵机理论不仅解决了数理逻辑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而且证明了通用数字计算机是可能制造出来的。一般认为,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源于图灵。5.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一个采用电器元件来制造计算机的是德国工程师朱斯

8、(K.Zuse)。他设计的第一台计算机z-1号于1938年完成,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台通用程序控制计算机。1944年,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即IBM公司)的支持下,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 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自动数字计算机MARK-I,在美国哈佛大学投入运行。这些机器的典型部件是普通继电器,而继电器开关速度大约是百分之一秒,使运算速度受到限制。1946年2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莫奇莱(John W Mauchly)教授和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博士等人设计制造研制出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

9、aculator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的电子计算机,是目前大家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重30t,占地面积约170m2,大约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7英里长的铜丝和5万个焊头(图1-1),它有20字节的寄存器,每个字长十位,采用十进制进行运算,时钟频率是100kHz,耗电150kW,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减运算、333次乘法或100次除法运算。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如没有真正的存储器、工作时发热量大、计算方式依赖于电路的连接方式等,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1.1.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从ENIAC诞生至今,计算机

10、所采用的基本电子元器件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通常称为计算机发展进程中的四个时代。1.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3年)是电子管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且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2.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1954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随着晶体管取代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且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11、因此,它的应用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大到数据处理、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场。典型的第二代机有UNIVACII、贝尔的TRADIC、IBM的7090、7094、7044等。3.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基本运算。计算机软件技术进一步发展,操作系统正式形成,并出现多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语言等。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因此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的性能都有了极大

12、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它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方面,并进入众多的学科领域。典型的第三代机有IBM360系列、Honeywell600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4.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计算机软件系统进一步发展,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不断完善,应用软件的开发已逐步成为一个

13、现代产业,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计算机四个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生产成本越来越低;体积越来越小;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耗电量越来越少;存储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高;软件配置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1.3 微处理器的发展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日趋成熟,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有可能做在一个芯片上,再加上存储器和接口等其他芯片即可构成一台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简称微型机、微机、微电脑)。1971年11月,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

14、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Intel4004。1972年Intel公司推出了8位微处理芯片8008,之后的几年中,8位微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发展。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86。两年后,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性进步。1989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80486芯片。微型计算机市场日趋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处理器80586,并给它起了个商品名Pentium(奔腾),。1995年2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P

15、ro芯片。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片带MMX技术的多功能奔腾处理器。1997年下半年起,各CPU制造商竞相将MMX技术纳入32位及64位微处理器中。1998年的Pentium II是带有MMX技术的P6级微处理器。Pentium III是在Pentium II的基础上新增加了70条能够增加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I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000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IV微处理器,主频达到1GMHz以上。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微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是计算机应用得以迅速发展的真正动力,它比历史上任何

16、发明都进展得更为迅速。1.1.4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0世纪后半叶,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万亿次/s。然而,这种高密度、高功能的集成技术却使得计算机的散热、冷却等技术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芯片尺寸每缩小一倍,生产成本则要增加五倍。这些物理学及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将使现有芯片计算机的发展走向终结,因此超导、量子、光子、生物和神经等一些全新概念的计算机应运而生。1. 超导计算机所谓超导,是指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电流在某些介质中传输时所受阻力为零的现象。与传统的半导体计算机相比,使用约瑟夫逊器件的超导计算机的耗电量仅为其几千分之一,而执行一条指令所需时间却要快上100倍。2.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特有的物理现象(特别是量子干涉)来实现的一种全新信息处理方式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