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28434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搭石教学设计 金乡县袁楼小学 李运良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

2、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

3、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四

4、、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生据题质疑。【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讨论商定自学方法。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设计意图

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2.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

6、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4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

7、,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3.生朗读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2.朗读升华。【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课时(一

8、)导入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二)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三)朗读课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四)拓展阅读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五)课内小练笔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