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28207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县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教科文卫工委在赵秀萍副主任的带着下,与县委党校科研组合作,于今年5、6月份对我县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县文联、县体育开展中心有关情况汇报,实地走访了力洋镇、桑洲镇、桥头胡街道,与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代表、文艺界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委精神,紧扣文化强县建设中心任务,以满足全县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成功创立全

2、国文化先进县,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政策保障不断加强。成立了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化事业“十二五开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宁海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假设干意见?、?xx县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与开展的假设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县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二是城乡网络不断完善。202023年以来,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根本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综合文化站、图书分馆、共享工程基层效劳点、农家书屋和基层文化宫全覆盖的建设目标。方案投入3.58亿元建设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新馆、东方艺术造像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

3、化设施,目前进展顺利。三是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千场戏剧进农村、“万场电影进农村、“天天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民心。大力挖掘我县文化资源,参与指导乡镇节庆活动,逐步形成了一镇一节、一乡一品的节庆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各类培训、讲堂以及展览等公益性活动,观众超过15万人次。四是精品创作不断出新。积极打造宁海民俗文化品牌、古建文化品牌、名人文化品牌、戏剧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品牌。越剧大戏?十里红妆风雨情?荣获市“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越剧节展演银奖。宁海平调耍牙绝技、?江南明清建筑木雕?和泥金彩漆十里红妆系列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二、存在缺乏 虽然我县公共

4、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我县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乏。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局部干部缺乏“文化自觉意识,没有将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构建和谐宁海的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里,认为文化建设不是刚性任务,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意识比拟突出,表达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才要。 二经费投入相对缺乏。2023年,我县公共文化事业费支出5719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支出38亿元的1.49%,虽然逐年增长,但比重还是偏低,与其他民生投入相比相形见绌。从人均公共文

5、化事业费投入来看,按照2023年全省公布的评估数据,宁海、鄞州和北仑分别是95.33元/人、194.20元/人和275.31元/人,我县与市内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多年来,根本上只保证文化部门根本的人头经费,而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经费严重缺乏,基层单位的业务经费更少甚至为零,一些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效劳工程、设施设备添置与更新无法正常开展,导致公共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得不到充分表达。 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历史欠账、长期投入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县文化事业底子薄,尤其是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根底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 1.从县级层面看,建设总量缺乏,文化根底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县的一

6、批公共文化效劳设施如县文化馆、剧院等建设年代早,根本都建于六七十年代,而且根本都在xx区,设施陈旧,交通拥堵,从规模、功能、交通、效劳等方面来说都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县文化馆馆舍老化,面积不达标,实际面积1500平方米,与国家一级馆面积标准2500平方米有很大差距,缺少排练、演出场所,甚至在考核时必须借用潘天寿艺术中心2500平方米展厅充数。到目前为止,我县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剧院。 2.从乡镇街道层面看,设施布局不合理,日常使用效率低。大多数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乡镇文化室和图书分馆是用老办公楼、弃用的校舍或租借用乡镇街道所在村办公楼创立的,设施布局先天缺乏,不便于群众使用,违背了公共文化效劳的

7、便利性、均等性原那么。 3.从村社级层面来看,敷衍应付现象较为严重。局部村的基层文化馆和农家书屋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创立,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有些甚至租在群众家中,相关配套措施滞后,闲置、挤占、挪用等现象不少。 四队伍建设有待加快。近年来,我县文化队伍建设有所加强,但仍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文化队伍的能力要求。从县级层面看,县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一批老群文干部逐渐退休,新进入文化队伍行列的年轻干部工作实践经验缺乏,群文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优秀的文化事业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从事文化事业高端人才匮乏,知名的主创人员、主演人员较少,要搞大型艺术活动,还得到处请人,花费不少

8、精力和财力。从乡镇层面看,有一批老文化干部退休,新的文化干部根本上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文化业务专业知识欠缺,文化工作热情不高,不仅身兼数职、专干不专用,而且更替频率非常高,甚至个别乡镇出现一年换4个文化站长的现象,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难以保证正常工作开展。从村级层面来看,村级文体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效劳能力较差。 分页阅读第1页: 一、主要工作第2页: 三、几点建议 三、几点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的自觉意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今年1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深刻认识到公共文化效劳

9、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将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作为建设“两美宁海、提升宁海形象的题中之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区域的软实力,一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文化积淀和底蕴支撑,要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立和谐宁海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将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凝聚社会民心的重要源泉。从调研来看,但凡公共文化事业开展好的村社,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以及村社的组织力和稳定性就强,“细胞更和谐,群众根底更稳固。因此,全县上下必须统一认识,加快形成开展共识,合力推进我县公共文化事业大开展大繁荣

10、。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政策体系。抓紧制订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明确从县政府到乡镇政府到村委的主体责任,把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作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财政投入,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一要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力度。要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管理、使用的投入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要求,每年文化事业费增幅要高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不断提高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提供财力保障。二要改良公共文化支出工程。要注重惠及面广、受益群体大的公共

11、根底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要结合文化部门工作实际,加大对业务经费的投入,支持各类公益性业务的开展。要对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设备的添置与更新进行适当的财政补助,尤其要对根底差、财政弱的乡镇进行适当的倾斜,进一步激发群文工作的积极性。三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置公共文化效劳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效劳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 三强化根底建设,打造适应群众文化需

12、求的先进阵地。在县级层面,要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多年的呼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抓紧建设集大剧院、美术馆和文化馆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效劳中心综合体,真正表达公益性、便利性和效能性,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在乡镇街道层面,逐步完善综合文化站、图书分馆等根底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能,发挥真正功用。要深化“一乡一品文化建设,为开展乡镇街道特色文化活动提供稳定的主阵地,为品牌的培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打造广阔群众乐于参与的优质文化品牌。在村社层面,要根据各自实际和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效劳,探索建立基层文化设施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文化设施的应有功能。 四优化人才结构,建立符合时代开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13、。一要制定完善文化队伍建设规划。要按照当前文化事业开展的新要求、新任务,立足长远并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健全机构编制、待遇保障、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文化队伍管理。刚性规定乡镇街道文化站编制数,配齐配足并在职在岗,完善乡镇街道文化干部招聘准入机制,引入真正具有艺术院校学习经历、专业文化特长的人才,标准村级文体管理人员选聘制度,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效劳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积极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一方面要综合利用招聘、引进、委培等方式,采取上挂下派、结对联姻、柔性引进等手段,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专业人

14、才和研究人员配备;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鼓励机制,完善人才吸引、培养、留用体制机制,探索实施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的评聘、鼓励制度,加大对有突出奉献人才奖励力度,培养名家大师,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文化开展的品质。四要开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培育志愿效劳者,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分页阅读第1页: 一、主要工作第2页: 三、几点建议 内容总结1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2分页阅读第1页: 一、主要工作第2页: 三、几点建议 三、几点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设的自觉意识3分页阅读第1页: 一、主要工作第2页: 三、几点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