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280824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

2、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

3、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六、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

4、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七、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八、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

5、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大

6、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

7、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相当多的机械类学生在工作单位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发展潜力,其职业生涯发展甚至不如一些难找工作的文科类学生。本文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

8、,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一、 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

9、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

10、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

11、、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三、 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

12、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

13、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

14、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

15、规划时,就要全面提升自身能力:(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学校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

16、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内向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外向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调整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很多变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习惯于埋头苦读的机械类学生尤其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意社会对本行业现状的反馈以及社会对自身现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而经常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如此方能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学校相关从业人员的及时介入:如辅导员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进行专项讨论、机械行业业内人士举行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