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280805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 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 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同时, 服装舒适性作为一种主观感觉,穿着舒适与否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因此,服装的舒适性研究一直是现代纺织服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确定了多种衡量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 主要有物理指标评价法,微气候参数评价法、暖体假人法、 生理学评价法、 心理学评价法、 综合评价.1 物理指标评价法1。 1 热舒适性物理指标评价服装的热舒适性单项指标主要是保暖率、 热传导率、 热阻值。 1941 年, 盖吉(Gagge.A. P。 ) 等人通过研究

2、服装的热传递和热阻值, 提出了与人体生理参数、生理环境和外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服装隔热保暖指标 克罗值( clO) ( 表示服装向外界环境散热时的总热传递阻值) ,由此解决了服装热传递的定量测试问题,为该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 2 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汗液的传递是服装热湿舒适性的最重要指标,传统的评价湿传递性的指标有保水率, 脱湿率、 芯吸收率、透湿率. 袁观洛模拟服装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水量, 以最大吸水率比较不同服装面料的吸湿、 放湿性能; 李显波等人综合脱湿率、 芯吸收率、 透湿率、 借助线性模型数学。理论的矩阵求解方法综合评价服装湿舒适性; Scheurell 采用 表面含湿变化

3、” ( dynamicsurface wetness) 小型服装湿度仪, 根据氧化钴颜色变化检测表面水分的变化, 以确定服装内湿含量及舒适性能. 李俊 张渭源研究细纤度丙纶针织物的湿传性能, 把毛细高度 湿阻、 保水率、 放湿干燥率结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套全面评价织物湿舒适性的试验评价体系.1。 3 热湿综合评价方法单纯性热传递和湿传递只考虑织物两侧所形成的温差或水汽浓度差, 而织物两侧的温、 湿差是同时存在的, 在织物中热量和水汽是同时传递并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模拟实际穿着情形,应采用热湿同时测定的方法。在人体处于相对静止时, 织物静态热湿性能评价指标综合为热阻、 湿阻、 透湿指数与蒸发散热

4、效能指数. 透湿指数消除了各种织物在对比中所受织物厚度的影响, 透湿指数在01之间, 值越大, 织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越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维持人体的热湿平衡; 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描绘了织物热阻对透湿的交叉影响, 其值越低, 透湿性愈差. 透湿指数及蒸发散热效能指数是静态热湿舒适性能的综合评判指数. 范士秀采用模拟人体皮肤的出汗装置, 在静态热湿交换条件下, 对服装面料的透湿指数进行测试和探讨, 通过多元回归, 得出透湿指数与透气性成正比, 与服装热阻成负相关。但实际上人体的散热、散湿并非总是在稳态条件下进行, 尤其在夏季, 外界气温较高, 人体常常要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这样人体皮

5、肤表面常常要经历干燥 出汗蒸发 干燥的过程在稳态条件下测得的舒适性能难以全面反映人体穿着时的实际感觉, 因此, 有必要对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进行研究. 当着装的人体在运动出汗时, 要求贴身织物对人体应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 汽相缓冲系数为衡量织物对人体皮肤表面汗汽的吸收和输送能力的评判指标, 液相缓冲系数表示织物吸收汗水、 蒸发放湿能力的大小. 人体出汗后, 微气候中温度的迅速下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织物动态舒适性还要织物能在人体出汗后, 使微气候中的温度下降较小, 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其评价指标为BT( 出汗后微气候中温度下降至最低后的回升角的正切值) ,

6、BT值越大, 织物在散湿中对温度的缓冲能力越好, 温度下降较小并能迅速回升至出汗前的温度值, 从而保证了织物在湿输送的同时, 皮肤不产生阴冷感。 所以评判织物热湿舒适性要综合考虑各项静态、 动态指标, 结合透湿指数、 蒸发散热效能指数、 汽相缓冲系数、 液相缓冲系数建立多指标评判图, 综合评判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 郭维婵等人选定服装面料服用性能综合评判论域|= ( 透湿性、 吸湿性、 热传递性、 悬垂性、 抗皱性) . 为了较好地协调各个性能指标, 综合合理地评价服装面料的优劣, 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预处理, 模糊综合评判的关系式为B= A R, B 为综合评判结果, A 为各指标对织物服用性

7、能效果的影响权重系数集, R 为模糊服用性能评价效果与指标面的模糊关系矩阵。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表现为没有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相结合, 单纯性地考虑了服装的热湿指标。微气候参数评价原田隆司等人指出了服装小气候概念, 认为在环境-衣服-人体系统中, 把视点放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际生活中衣服的状况上, 与此对应进行体温、 耗氧量、 出汗量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人体的调节功能。 在原田的这一理论基础上, 许多学者把服装微气候作为研究热湿舒适性的基础, 通过测量织物与模拟皮肤间气候区温度、 湿度的变化来反映织物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 如vmbach 得出了水汽传递指数等8

8、项指标; 原田等人甚至提出了高达33 项指标, 但由于这些指标过于繁杂且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而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另一类是通过模拟皮肤热损失来反映人体的舒适感。 钱军等人通过热流计测定损失, 并提出了散热因子等3 项指标, 张怀珠以非显性蒸发的生理条件作为分析基础, 设计了相应的非显性蒸发状态, 无任何蒸发的模拟装置, 以湿热散失、 干热散失、 透气阻抗对服装的热湿移动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李栋高等人以皮肤温度、 生理饱和压差、 无感发汗量及热阻值为测定服装内小气候状态参数, 以形成热湿舒适性特征的描述和表征方法, 描述在非显汗状态下服装的热湿舒适性.3 暖体假人法暖体假人作为研究服装舒适性和特种功

9、能服装的一种仪器最早在美国发明, 从Z O 世纪4O 年代起,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前苏联、 日本等都进行过暖体假人的研制。 我国总后军需服装备研究所, 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地研制了暖体假人。 暖体假人本体形态、 区段划分、 关节活动、 代谢产热、 体表温度分布、 皮肤辐射系数等均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特点, 模拟人体表面温度分布, 进行与人体有关的热学研究。 假人各个区段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镍铬丝加热, 采用电子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闭环温度自动调节系统。 暖体假人是进行服装隔热值试验研究的理想测试设备, 它可以经受任何试验条件, 可按需要进行连续试验来多次重复试验, 由于没有生理、 心理因素的影

10、响, 试验结果稳定、 误差较小, 可以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 利用暖体假人进行服装热湿舒适性测定的指标为克罗值和透湿指数. 但到目前为止, 其模拟出汗装置还不能达到汽热同时进行。4 生理学评价方法服装生理学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人体在特定的活动水平和环境下, 以穿着不同种类服装对生理参数的变化来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种客观方法, 是服装功效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服装生理学评价指标有: 体核温度 、 平均皮肤温度、 平均体温、 代谢热量、热平衡差、 热损失、 出汗量、 心率和血压等. 尽管人体的生理指标因人而异, 但其变化是有规律的。 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人体皮肤的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变化是在一条生理

11、曲线带内, 在着装状态下, 人体可以通过生理调节使得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面积比例都能满足产热和散热平衡的要求, 但使人体感到舒适的皮肤表面温度和出汗潮湿比例只有一个很小的范围.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提出了人体舒适状态下有关生理指标的大致范围, 其中代谢产热量为81. 1O4 W, 不显汗蒸发水分量为45 65 g/h, 直肠温度为37C , 平均皮肤温度为33C. 也有人认为由于生理学方法的可重复性差, 不大适合服装舒适性的评价, 因此, 这也是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5 心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即主观感觉评分法, 它是对客观评价方法的补充及检验。 其方法是预先设计好

12、问卷调查表格 让受试者通过穿着试验根据自己个人的心理感觉对穿着服装的舒适感觉指标 进行舒适感觉评分 但指标的确立和标尺的划分是心理学评价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善或公认的方法. 评分标尺一般分为三点标尺、 五点标尺和七点标尺. 由于给人提供一维刺激时 一般人能够清楚区分的感觉量级数不超过7 个故心理学方法的标尺设计不应超过7 个点。 综合受试者的评分结果后 可得到各种服装舒适感觉指标的主观感觉评分值 然后再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 即可评出各种服装的综合舒适感觉指标的优劣性.6 综合评价法唐世君等人认为由实验测得的基本指标在物理意义上不明确 而且基本指标间在物理意义上会有重叠.

13、 为了找出影响服装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综合全面地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对所测基本指标进行了主因子分析 并采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法旋转 从而获得具有明显独特物理意义的两个因子. 主因子1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湿润率、 衣内温度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 综合透汽速率以及衣内水汽分压。 这几个指标与服装的湿蒸发有关。 从量化关系上来说 主因子1 与人体皮肤湿润率、 微气候区相对透湿速率、 综合透汽速率成正比而与衣内湿度、 衣内水汽分压成反比。 因此主因子1 是描述服装综合性能的 其值越大 服装透汽能力越好 服装的湿舒适性就越好. 主因子Z 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有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及衣内

14、基本有效温度 这些指标都与温度有关 而且主因子Z 与人体皮肤温度、衣内温度、 衣内基本有效温度都成正比 所以主因子Z 是描述衣内综合温度的指标 其值越大 说明衣内综合温度越高 服装热舒适性越差. 因此,主因子1 大,说明服装透湿性好. 服装湿舒适性好. 主因子Z 小, 说明衣内综合温度越高 。服装热舒适性就越好.李红霞综合考虑静态、 动态各项热湿指标 ,结合人体生理实验, 建立了多指标评判图。将相比较的各组织物的各项同静、 动态指标直观地表示于图中, 织物各项指标在图中所占面积越大,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越好, 织物对穿着方式和环境的适应性也就越强, 因而多指标评判图可用以综合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15、。尽管综合评价方法能全面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能, 但由于操作复杂、 手续繁多, 所耗人力、 物力较大 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综述:上述6 种评价方法总的来说可分成两大类: 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 每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 但要达到比较精确、 全面地评价服装热湿舒适性 笔者认为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 最基本的就是结合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 主观评价要加强着装实验的生理机理研究 进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或公认的标尺 并且扩展不同环境中的主观评价; 而提高客观评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物理参数和数学模型以及改进和研制检测仪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16、,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爱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