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的古诗50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280736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的古诗50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咏物的古诗50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咏物的古诗50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咏物的古诗50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咏物的古诗50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的古诗50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的古诗50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物的占诗50首咏物的古诗50首咏物的古诗精选(一):1、咏鹅唐&iniddot;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2、咏柳唐&nuddot;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5、竹石清&liuddot;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T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蜂唐&nuddot;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7、墨梅元&iii

2、iddot;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8、石灰吟明& middot;于谦T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9、马诗·其五唐·李贺犬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0、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鐸,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唐&iniddot;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2、菊花唐&linddot;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口渐

3、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3、风唐&rniddot;李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T尺浪,入竹万竿斜。唐&nuddot;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口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15、竹清&nuddot;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16、感遇·兰叶春蔵蕤唐&iniddot;张九龄兰叶春蔵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4、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姜满别情。18、咏桂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縱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咏物的占诗精选(二):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 合在一齐!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我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 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

5、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石灰吟于谦T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我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 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I Io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 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十分郁闷。诗人经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 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人的魅力。作者 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卞,进取改

6、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 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亳雕琢的痕迹。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T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题 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我刚正不阿、 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 子生在恶劣坏境卞,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 的顽强。最终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进取乐观的精神面貌

7、。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 诬,以贪赃罪名下狱。因而作者诗句中表示,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蝉用鸣叫之声敲响 警钟,证明自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 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到达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 咏物诗中的名作。与虞世南的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咏蝉三绝。咏物的占诗精选(三):蝶恋花-胡媚娘谁恋昨夜昙花娇芳心已逝,残香萦怀抱。风葬落红秋雨潇,泪湿寒衾情韵遥。薄缘未果拈花笑

8、。遗恨一缕,寂寞苦终宵。痴心易绣相思鸟,魂梦难渡同心桥。青鸟终须还浅笑留花间,朵朵为君妍。春别秋寒至,片片落君前。轻声与君语,相思情长绵。莫怨花期短,青鸟终须还。一剪梅-许仕林杜宇啼血箱叶红。戚戚离弦,瑟瑟寒风。京都御苑忆芳冢。优昙易逝,此恨无穷。谁解相思幽寂浓两行清泪,一场残梦。秋情竹韵泣芙蓉。柳絮有丝,暗香无踪。唐多令-思乡雨醉鹦鹉洲,风舞黄鹤楼,梦回处故国情柔。琴台一曲断弦泪,旧人语,上心头。无处遣乡愁,相思似水流,缱绻时难斩难收。多少秋冬与春夏,望归期,忍凝眸。思君原只着单衣,却挂君寒衾。风笞相思树,雨溅泪凄迷。春心凭雁足,红豆复托寄。莫忘诗有云,此物最关情。思君晨起懒梳妆,口晚倦倚床

9、。不觉冬又至,无意理新窗。恍知身何处,唯记君何方。聚短情深永,相思比梦长。长相思-思君昨夜风,今夜风,满载离情送君程。何口再重逢山一重,水一重,远别始知相忆浓。勿忘倚鸳盟。一剪梅-思君君去雁回又一秋。七夕初别,霜月如钩。夜寒尤畏孑影重,星河鹊桥,欲现还休。独泛扁舟恨复愁,归期无定,相思情悠。愿生双翼朝展翅,夕阳未尽,已凝君眸。有情人落花舞,不胜秋凉;雁字去,聚散无常。相逢那一眼,注定一生难忘;顷刻间,地久天长。繁华尽,残梦一场;旧人语,最断人肠。蓦然回首处,萧瑟风雨苍茫;谁人解,心结已成荡。滚滚红尘中,爱恨几彷徨;自占有情人,总被无情伤。忘字心中绕,唯剩相思泪千行;琴弦挑断,痛暗藏。滚滚红尘中

10、,爱恨几彷徨;自占有情人,总被无情伤。忘字心中绕,唯剩相思泪千行;寂寥处,独倚西窗。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町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洒向长河万古柳。不愿与君长相思,但愿与君长相守。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原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咏物的占诗精选(四):1、浣溪沙·杨花明& rniddot;陈子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澹口滚残花影卞,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爭少人知。2、梅花宋&nuddot;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青松现代

11、&nuddot;陈毅人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4、在狱咏蝉唐&niiddot;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5、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T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石灰吟明& middot;于谦T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7、画菊宋·关$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8、菊花唐&linddot;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

12、甲。9、题菊花唐&lniddot;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0、咏柳唐&rniddot;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1、归燕诗唐·张九龄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口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12、洞仙歌&iniddot;咏柳宋&rniddot;苏轼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口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13、咏芒萝山唐&rniddot;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芒萝山。秀色掩今占,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徴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诅可攀。一破夫差国,T秋竟不还。14、宫中调笑&iniddot;团扇唐&nuddot;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15、咏梧桐清·郑板桥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