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27987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由他通过对全体学生一系列全面、深入、细致和具体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为全面实现此目标,班主任除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原则 1.心理投入 所谓心理投入,就是在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中,使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一心倾注在活动中并能获得心理投入的体验,而产生一种认同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对共同利益、共同目标的认同及组织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交融。 班主任工作就要使全班学生的心都投入到班集体中来。在共同利益、奋斗目标和和谐的同学关系

2、及师生情感融洽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的心都吸引在班集体里,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乐意为共同目标团结奋斗。为实现这一原则,就要求班主任在向学生提出任何一项要求和开展各种活动时,一定要从教育目标出发深入细致地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水平,又要具体耐心地做好少数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促使他们对教育要求和活动内容有兴趣而产生需要。这样就会使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学生都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使之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心理相容 所谓心理相容是指在集体成员之间能互相悦纳和融洽的心理交往状态。 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千姿百态。有品德优秀和品德不良的、有学习优良和学习差的、有守纪律和违犯纪律的、有听话容易

3、教育和不听话难以教育的、有积极的个性倾向和消极的个性倾向,等等。无论是什么状态的学生,在班主任心理的天平上都应是平等的,即能悦纳各种情况不同的学生在班里平等存在。绝不能厚此薄彼,有亲有疏,而应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特别是教育有明显缺点和后进的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去争取进步。一句话,班主任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教育全体学生从心理上容纳各种类型的集体成员,给他们以同样的尊重和爱,这尊重和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爱就没有教育。 3.心理互补 心理互补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取长补短的心理状态。 班主任是学生的长者,社会经验多、文化知

4、识水平高,但也不能认为教师什么都比学生强,特别是处于当今信息时代,学生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经验,所以,班主任不应使班里的一切都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动,使全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易搞好班级工作。正确的做法是,在师生之间坚持心理互补的原则。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真正看成是班级的主体,虚心向学生学习。班主任不但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班里的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多听班干部的意见,多听全体学生的意见,从学生那里吸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在班级工作中师生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的心理气氛,从而使班级工作搞得更好。 4.心理互换 心理互换是

5、指人与人之间交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意思。 班主任的责任在于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但是,教育要求的提出,教育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方法一定要考虑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这就要求班主任从教育者的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完全站在班主任的位置上去考虑,由此提出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才有针对性,符合青少年特点,使之少年化,而不是“成人化”、“老一套”。特别是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习差或品德后进的学生时更要重视心理互换的原则。不能仅从“好心”出发,只有严格的批评和指责,而不设身处地为这些学生着想,这样容易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容

6、易形成情绪对立,这是教育的失败。作为班主任应更多地站到学习差或品德后进学生的位置上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同这些同学一起查原因,想办法,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就接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情感上与学生更亲近了,同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当办法和途径,其教育效果会更理想。 2005-10-21 19:27 回复 清也者 1位粉丝 3楼5.心理交往 心理交往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班主任时刻都在和学生交往,这种交往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首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

7、众中去”的原则。班里的工作在形成决定前,和形成决定的过程中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就是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或在完成一项教育活动后,也同样应多听取学生意见,使学生处于主人翁的地位。班主任在交往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秀生通过交往鼓励他们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进步;对中间同学通过交往既肯定成绩,也指出不足,鼓励他们向先进学习,努力赶上先进;对后进生通过交往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振作精神,取得进步,班主任更要多进行一些帮助性的交往,使后进生从老师身上获得进步的力量。 6.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情感的融洽状态。 班主任要注意和干部、优秀生、中间生和后进生保持心理平衡,失去哪方面的心理平

8、衡,班里工作都将会受到不良影响,或难以开展。如果班主任同班干部失去心理平衡,班里的工作就有可能都要由班主任亲自去做,班干部则可能处于被动或观望状态;如果同后进生失去心理平衡,就有可能形成师生间的情绪对立,发生心理冲突,这时候的教育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将会是事倍功半。 班主任同各类学生保持心理平衡的基本要素是相互尊重、信任和关怀,特别是班主任要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有这样那样不足的学生。 二、班主任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丰富的情感、较强的教育和管理能力、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 (一)丰富的情感 班主任的情感,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对班主任的

9、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对他们寄于希望时,学生就愿意接近他,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并能自觉地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也为满足需要去努力,这样,学生个人进步较快,同时班集体容易形成,班里工作也比较好开展。相反,如果班主任不爱学生,对学生不寄于什么希望,学生就不愿接近他,也不乐于接受他的教育,难将班主任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这时的教育实效就会降低,班集体不容易形成,学生个人的进步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班主任爱的作用,所以捷尔任斯基指出:“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 班主任爱学生有以下特点: 爱的目的性。班主任爱学生不限于个人间的师生情感,

10、而是出于事业的要求,出于教师这个高尚职业的要求,目的是使自己的学生按照社会的需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爱的全体性。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爱倾注给班里的每位学生,对生理正常的学生要爱,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也要爱;不仅要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还要爱品学皆差的学生。 爱的全面性。班主任的爱表现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品德行为表现,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表现和生活;不但应关心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与生活,还要关心他们在社会上和家庭的表现状况。 爱的自觉性。班主任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育人,塑造具有崇高理想和道德品质,具有丰富的

11、文化科学知识的新一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主任在工作顺利、成功时要爱学生,在工作不顺利,受挫失败时同样要爱学生;爱学生还不能因自己情绪的好坏而转移;也不能以学生表现的优劣而转移。 爱的恒常性。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班级教育过程中,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不能半途而废,或热一阵,冷一阵,反复无常。 班主任热爱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深入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是爱生的前提条件,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优点和缺点、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陈老师新接的班里小王是留了两年级的差生,老师们对他反映很不好,陈老师不认识小王,决定

12、去家访。他轻轻地叩小王家的门,里面没有回音,门是虚掩的、推开门朝里一看,惊呆了:一个光着膀子,背脊流汗的小伙子正蹲在地上,在他面前一台录音机被拆得七零八落,电器零件和工具铺了一地,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焊线头。当陈老师说明身份和来意时,他笑了。 2005-10-21 19:27 回复 清也者 1位粉丝 4楼“你会修理录音机”陈老师问。 “学学就会,并不难。”他腼腆地回答。 “没想到你有这方面的本事。可是有了特长,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然你的特长就很难进一步发展。我完全支持你的兴趣爱好,只要你好好学习,以后如果有深造的机会,我一定推荐你。” 小王高兴地向陈老师点点头,笑起来了。 在以后的日子

13、里,由于陈老师的引导,小王的学习有了进步,还经常为学校的老师修半导体收音机,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又被推荐到区科技站参加课外电子技术班学习。当小王拿到通知书时,激动地对班主任陈老师说:“陈老师,我做梦也没想到,学校会让我去学习。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如果没有陈老师的深入了解,没有发现小王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小王将可能继续是后进生,也免不了留级。所以,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班主任的爱是一句空话,是实现不了的。 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班主任爱学生的尺度和表现。爱学生不是迁就、护短,更不是放纵,而是要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只爱不严,那是放纵学生,不是爱而是害;如

14、果严而不爱,这种严只会被学生当成“耳旁风”,结果爱和严都会落空。张莹品学兼优,曾连续两年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今年因米跑不及格,体育不达标,失去参评条件。学校让张莹继续参评市级“三好学生”,建议改动米成绩,班主任坚决反对,认为这不但是弄虚作假,而且是在害学生,而不是爱学生,违背教育原则。她决定每天亲自带张莹练跑。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张莹终于跑及格,顺利评上了市级“三好学生”。这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但是严格不是无限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要合理。严不是吹毛求疵,拘泥细节和专横跋扈,不能压制学生个性,而是要促进学生智力、道德和身体等的全面发展。 严要适度。不能严得过分成为苛求

15、,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降低要求,学生不经努力轻而易举就能做到。这就丧失了教育的意义,这不是严,而是放松。 严要学生理解。能使学生把严格要求作为一种必要的东西来接受,而不能认为是一种负担,更不能看成是教师个人的兴趣或妄为。 严是师生共同的事。严格要求包括师生两个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标准。严格要求是由教师提出的,必须从教师做起,如果只是“严”学生,而不“严”教师,学生也不会真正接受。 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中的独立性,在规章制度、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余地;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具有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班主任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命令,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有学好的愿望,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也是能够教育好的,“教育就是信任。” 学生如果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如果教师不尊重信任学生,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不仅师生情感疏远,而且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后会产生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