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279753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思考题:1、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配方施肥: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的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2、阐述合理和不合理施肥引起的效应。合理: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质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农产品污染及减产。第一章 施肥原理思考题:1、解释概念:养分归还学说:1. 原意: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愈来愈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拿走的全部东西,不

2、然就难以指望再获得过去那样高的产量,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地施加灰分。2. 内涵:.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最小养分率:1. 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2. 内涵 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3、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 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面积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的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逐渐减少。米氏学说: 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 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4、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2、养分归还学说与最小养分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生产上如何运用?4、施肥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2)协调营养平衡原则。(3)增加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4)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5)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5、简述肥料、地力、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关系。6、简述肥料在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

5、的作用。7、简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和主要途径。途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改进化肥剂型(造粒、复合)和施肥机具。8、不合理施肥会造成哪些危害?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第二章 配方施肥方法思考题:1、求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的依据有哪些?2、目标产量如何确定?a.以地定产法b.以水定产法c.前几年平均单产法3、为什么可以用基础产量估算土壤供肥量?4、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肥料养分利用率有何区别?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1. 概念: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特点:时间短、简单快速和实用性强。养

6、分利用率: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5、养分平衡施肥法中养分平衡的含义是什么?不同方法形成的依据是什么?平衡”之意就在于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能满足农作物计划产量需要的那部分养分。6、什么是营养诊断法?它按诊断对象可分成哪几类?土壤与植物营养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营养诊断法: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试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遥感诊断。土壤营养诊断的依据:强度因素和数量因素。植物营养的诊断依据:植株营养诊断主要依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植株体内的养分

7、状况及其与作物生长、产量等的关系来判断营养丰缺协调与否。(1)作物体内养分的分布特性;(2)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特点;(3)作物体内养分再利用规律;(4)土壤供肥-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7、植株营养诊断的方法通常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说在植株化学诊断中选择采样部位十分重要?(一)形态诊断(二)化学诊断(三)施肥诊断(四)酶学诊断(五) DRIS诊断(六)物理诊断8、试述土壤供肥和作物体内养分浓度和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1.同一养分浓度可以得到不同的产量;同样的产量可以有不同的养分浓度;2.产量越低,养分浓度变化的范围越大;产量越高,养分浓度变化的范围越小;3. 作物高产时,必须使营养元素

8、有一个最合适的含量,且比例适宜。9、简述DRIS营养诊断法的原理和步骤原理:植物生长量是叶片各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和它们之间的平衡两个变量的函数。不同的养分浓度下,各元素间有复杂的比例,只有在最适浓度和最佳平衡条件下,才能获得最高的生物量。步骤:(1)确定诊断标准 (2)确定需肥次序10、什么是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反映施肥量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函数表示。类型:直线相关、曲线相关、逆多项式、S型肥料效应曲线。11、什么是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如何计算的?什么是平均增产量?指增减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 的总产量。数学式:M=Y/X平均增产量指单位量肥料的平均增

9、产量。12、什么是边际代替率、边际产值、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边际产值:增施单位量肥料所增加的总增产值,即总产值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dy/dx *Py-Py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当施肥量增加时,边际产值下降,但边际成本即肥料的价格不变。用 I 表示。边际利润:增加单位量肥料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13、什么是经济最佳、合理施肥量?经济最佳、合理施肥量是如何计算的?概念: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14、有限肥料(资金)最优分配的原则及计算方法是什么?第三章 施肥技术思考题:1、施肥技术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施肥量及其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采用适当的机具等。2

10、、如何通过施肥方式的实施来提高基肥、种肥和追肥的效果?3、传统施肥技术有哪些发展?有什么意义?4、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均衡增产原则、效益优化原则、用养结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5、以小麦-玉米-春作物为例设计一个施肥技术方案6、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什么不同?7、保护地土壤肥力特征是什么?(一)土壤养分含量高(二)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三)土壤微生物变化大(四)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五)土壤气体异常(六)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8、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是什么?(1)实施平衡施肥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前提下,根据作物需肥特性、投入供肥状况和肥料利用率等进行平衡施肥。(2

11、)基肥深施,追肥适量。(3)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 (4)二氧化碳施肥9、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施肥专家系统:是农业专家系统中的一类,根据决策地块的实际土壤肥力情况及作物的需肥特性与要求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基肥施肥量;根据作物长相与长势、气象环境、田间管理等因素做出合理的追肥计划、追肥方式等施肥决策规划的软件系统。特点: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符号操作、不强调性处理第四章 作物营养与施肥思考题:1、冬小麦需肥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中、高产冬小麦施肥有何不同?2、玉米在需肥规律上有什么特点?施肥技术上有哪些特点?3、棉花的需肥规律是什么?如何根据其需肥规律来指导施肥?4、氮、磷、钾、硼

12、、锌对棉花生长发育和品质有何影响?5、营养元素与烟草品质的关系怎样?如何确定烟草氮、磷、钾肥料的用量和品种的选择?6、花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性是什么?生产中如何施肥?7、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需肥规律有何异同?8、蔬菜的营养特性如何?目前生产中施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有哪些?9、果树的营养特点是什么?确定果树施肥量的方法有哪些?10、草地和草坪需肥特点是什么?如何合理施肥?第五章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思考题:1、测土配方施肥的含义是什么?通过配方施肥要达到哪些目标?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有哪些?含义: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

13、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目标:(1)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3)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4)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2、“3414”方案设计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

14、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3、氮素实时监控施肥技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目标产量确定作物需氮量,以需氮量的30%60%作为基肥用量。(2)一般在全氮含量偏低时,采用需氮量的50%60%作为基肥;居中时,采用需氮量的40%50%作为基肥;偏高时,采用需氮量的30%40%作为基肥。(3)通过“3414”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建立当地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4)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播种前对020厘米土壤无机氮(或硝态氮)进行监测,调节基肥用量。其中:土壤无机氮(公斤/亩)=土壤无机氮测试值(毫克/公斤)0.15校正系数氮肥追肥用量

15、推荐以作物关键生育期的营养状况诊断或土壤硝态氮的测试为依据。测试项目主要是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4、磷钾养分恒量监控施肥技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 根据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水平,以土壤有(速)效磷、钾养分不成为实现目标产量的限制因子为前提。2.通过土壤测试和养分平衡监控,使土壤有(速)效磷、钾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3.对于磷肥,基本思路是根据土壤有效磷测试结果和养分丰缺指标进行分级。(1)当有效磷水平处在中等偏上时,可以将目标产量需要量(只包括带出田块的收获物)的100%110%作为当季磷肥用量;(2)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需要减少磷肥用量,直至不施;(3)随着有效磷的降低,需要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在极缺磷的土壤上,可以施到需要量的150%200%。在23年后再次测土时,根据土壤有效磷和产量的变化再对磷肥用量进行调整。4.钾肥首先需要确定施用钾肥是否有效,再参照上面方法确定钾肥用量,但需要考虑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带入的钾量。一般大田作物磷、钾肥料全部做基肥。5、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进行肥料配方的依据是什么?6、养分平衡法涉及的参数有哪些?如何确定?目标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