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实用模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27954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备课实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备课实用模板(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教 案 设 计二 次 备 课13、好学的爸爸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三、教学准备:教学软件 光盘 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3、“好学

2、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容?学生自读。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容?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3、巩固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

3、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三、作业。1、读读、写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容,感受并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一、复习检查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2、先猜字谜后写字:二、精读训练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4、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问题:什么叫充电?爸爸为什么要充电?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3、揭示练习题。(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这还不简单!(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三、作业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

5、时教学要求:巩固课文容,指导书写生字。一、复习检查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朗读指导1、出示下列句子。(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4)“这还不简单!”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三、写字指导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

6、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四、作业。1、练习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13、好学的爸爸 充电(再学习)要学的东西可多找资料一会儿就-电脑高手、练习4一、教学要求: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知道

7、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二、教学准备:光盘三、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4。(二)学习字词句1、屏幕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声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4、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5、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的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6、归纳:发出声和口有关,所以加上口字旁。7、启发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8、归纳引申:一些小

8、动物的发声,强调加上口字旁。9、出示句子: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比较读,体会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10、其余三句学生自己动手完成。11、交流反馈。12、比较读,进一步体会。13、扩散:河水-流淌,好象在唱歌。-发令枪响了,运动员飞快地跑出去。指导学生完成。比较朗读。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咏鹅。进行语文积累。二、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成语和古诗。(二)教学成语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准确认读。(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4条成语。(2)教师读,正音。(3)学生自由读。3、了解大意

9、。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归纳:“骨肉之情”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感情。“痛痒相关”是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情深似海”指感情像海一样深。“恩重如山”恩情想大山一样深厚。4、联系亲身体会,领悟父母与子女、兄妹之间的亲情。5、熟读成诵。(1)指名读。(2)自由读。(3)练习背诵。(4)检查背诵。(三)教学古诗鹅1、激趣导入:相传骆宾王小时侯,有一次在池塘边玩耍,有人考考他,骆宾王对着白鹅,吟出了这首诗。2、自由读诗,读正确、流利。(1)借助拼音自读。(2)指名学生读。3、了解大意,领悟诗情。(1)教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2)结合插图讲解诗义。(3)图文对

10、照,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领悟诗情。(4)配乐朗诵。4、熟读成诵。(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背。(2)指名试背。(3)同桌互背。5、巩固积累,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第三课时一、教学要求:1.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2.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二、教学准备:卡片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二)学习“写好铅笔字”1、指名读题目。2、指导。(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元、完、竞”。(2)复习描红和临写的要求。(3)指导写“元”提醒“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横一短一长,第三、第四起笔处均与长横相连

11、,但不互相连接,第四笔的起笔要靠近竖中线。教师写一个“元”字。学生练习写“元”字。反馈矫正。(4)指导书写“完、竞”。指导“完”中的“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元”字不同,3个字的最末两笔宜宽放、舒展,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3、练习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书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书写,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4、反馈(1)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2)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训练。(三)学习“口语交际”1、逐图观察,弄清图意指导学生逐图观察,思考:每幅图上都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联系

12、生活经验,逐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弄清图意。第一幅图:小红搞卫生时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第二幅图:小明碰掉了同学的文具盒。第三幅图、第四幅图:小龙题球时将人家窗台上的花盆打碎了,正在向人家道歉。3、分组讨论,学习道歉(1)分成四组,一组讨论一幅图,组员各抒己见,也可以边表演边说,教师巡视,辅导。(2)推选代表,组排练。4、汇报表演,评议点拨(1)逐图表演道歉与接受道歉。(2)台下学生既当众又当评委,要求评出优点与不足,教师相机点拨,归纳要领:道歉时行动要及时,态度要诚恳,有礼貌,而且要知错就改。(3)师生共同表演,教师故意不接受学生的道歉,以弥补训练中的不足。(4)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容进行表演。5、总结反馈。(1)总结本次口语交际训练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2)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及时道歉,做个诚实、知错即改的人。识字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的字只识不写。掌握“了”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