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2789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高三高考地理历年真题(大气环境专题)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图1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3题。1(2004)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2(2004)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3(2004)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2004)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

2、东南风D东北风5(2004)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 6(2004)图3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图 37(2005)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8(200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9(2006)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A50米B75米C100米D150米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

3、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2006)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11(2006)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火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上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回答1214题。12(2007)a位于A太平洋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印度洋13(2007)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A西风漂流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D北太平洋暖流14(2007)b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2007)双选在图中

4、所示的天气系统中Aa地的气压比b地低B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Cd地的风力比e地小D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16(2007)双选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AaBeCdDc17(200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820题。18(2008)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19(2008)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20(2008)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

5、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2008)双选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22(2008)双选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D清风细雨湿梅花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2324题。23(200

6、9)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24(200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2009)双选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6(2009)双选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2010年3月以来,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太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27-28题。27(

7、2010)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8(20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末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1示意图。回答29-30题。29(2010)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问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

8、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30(2010)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31(2010)双选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B C D32(2010)双选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

9、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3334题。33(2011)1992年至2003格陵兰冰源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34(2011)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3536题。35(201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36(201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403037(2005)图7

10、、图8和图9分别表示某区域1月、7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三个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图示三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代号是 ,其主要原因是 。 (2)a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c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该城市气候特点是 。 (3)最适宜修建滑雪游览中心的城市代号是 ,理由是 。38(2008)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析

11、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39(2011)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6分)(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 (3分)(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2分)ABDAD B D CCB AADA(CD) (AD)D C A D (BD)(BC)DB(AC)(BD)BACA (AC)(AB)DACD37(2005)答案要点:(19分) (1)b 深居内陆 (2)地中海气候 夏季凉爽(温和)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b 冬季最冷月均温低于0,降雪较多,地处山区。38【解析】考查区域地理及地理1。由图知,甲为印度孟买,乙为中国广州,而后考生头脑中提取两地区域特点,甲:印度孟买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乙:中国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的对比就很自然了。要求学生明白气候的两个电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对比时应围绕这两点展开,不要任意发散,做无用功。(2)两者季风气候的成因是必修1第二章的主干知识,甲:印度孟买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