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2785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研究奉港高级中学历史课题组 “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研究”是2007年被宁波市教研室立项的研究课题。一年多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验和一些理论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1源于新时期教学的挑战从2006年9月开始,浙江省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为顺应形势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也应不断深入进行。旧的教材体系不再适合新形势

2、的需要,改版后的中学阶段的教科书,以一个个专题的形式出现,在此专题之下又分为古今中外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能使学生连贯有效的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我们提出了“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及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可以说这一课题的提出既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又对历史教学制定了更高的标准,顺应了新时期教学的要求。2源于教师角色、地位转变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运用教材、环境等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

3、习和探究的启发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就要求教师能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师生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3、源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求学生能转变学习

4、方式,倡导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真是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新方式的尝试或探索。4、源于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的需要 新教材采用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及表格等历史资料,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历史的情景,促使他们通过互动探究从材料中获取、处理和使用相关的信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并从中得出相应的认识,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

5、理想。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总的来说,通过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实现多维目标的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历史素质教育课堂化的研究,构建出一种新的能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争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教师的备课由传统的备课向现代的教学策划转变,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向教学互动转变,真正培养具有现代教育

6、理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教人学习,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只有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的互动探究,与人合作中提高质疑问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实现多维目标的共同协调发展。三、研究实施过程从2007年9月新学期初起,我们课题组开始以高二(5)班作为实验班,与之并立的高二(6)班作为普通班进行互动探究方式的实验性教学的研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创设探究情境,引导互动探究创设探究情境是互动探究形式的开

7、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探究的方法,逐步改变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当然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很好地互动探究起来,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有要具体地指导探究的途径和方式。采用的方式如下:1、搭建互动探究的平台教师可通过回顾旧知识,或者用多媒体显示历史图片,表格以及文字材料等新情境搭建起互动探究的平台,这个平台要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究。如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8、者康熙帝,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康熙王朝的片段和主题曲,这样的情境很快就刺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2、构筑互动的通道所谓互动通道其实是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种情感的交往。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多元交流,这样的通道才能保证互动探究的有效进行。图示: 教师学生 学生学生3、引导探究教师根据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好探究的重点问题,同时指点探究的方向,提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及教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然后教师对学生探究得到的结论进行评价,或者更多的可让学生对别人探究得到的结论进行评价,以达成师生的共识。如上一节课在设置了情境后教

9、师就设计了探究的问题“根据刚才的电视剧片段结合教材的知识来说说康熙帝有哪些重要的事迹?你如何看待康熙帝?”结果学生马上通过阅读教材和回顾电视剧片段展开思考,并对如何看待康熙帝的问题展开相互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起到了引导探究的效果。二、互动探究互动探究主要是指既发挥学生团队的作用,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又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培养师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揭示问题小组讨论,生生互动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师生互动达成共识揭示问题:教师设计探究的问题,提出探究的任务。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分设“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依

10、据就近的原则,由邻桌或前后桌的34人组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创设空间。学生在小组内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相互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结论;也可以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对新问题展开相互讨论以达成共识。这是合作探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成果交流:各小组把形成的结论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学生评价,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形成的结论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放给学生。在评价中既要重视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评价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达成共识:经教师的点拨或提炼,对问题达成共识。三、总结反思,实效性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只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

11、段,关键还是要看这种方式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产生了怎样的实效。因此教师要对这种方式的实效性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1、对每节课的实效研究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对这节课的实效进行反思研究,主要要研究:(1)历史情境的设置是否做到导趣即教师所创设的历史情境是否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来,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究。(2)历史问题的设计是否做到导思导思即为学生的思维流程定向。教师精心设计的历史问题是否能根据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并从中获得科学的知

12、识和学习方法。(3)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否起到导创“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是指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超越和突破。在课堂的互动探究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能否使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出独特的见解和结论,或者有其他新奇独特的表现等。研究的途径:教师课堂观察、与学生个别交流,作业练习反馈等。教师课堂观察:教师要根据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特性来判断互动探究的实效。与学生个别交流:课后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从交流中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成效。作业练习反馈:即根据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或练习来分析课堂教学的实效。2、阶段性的实效研究主要是研究一个阶段来(一

13、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实施这种互动探究方式后所产生的实效。往往通过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业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看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的途径:教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期中、期末考试反馈等。七、研究成果1、学生全面素质得到良好发展。(1)学习态度发生转变。 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了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终身发展。(2)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通过实验,学生的学习逐渐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的方式转变。既使学生学会了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探究去获得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

14、问题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快乐。(3)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教材既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组织和引导,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整体的历史知识结构,更要使学生形成互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而历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学生互动探究的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历史思维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表一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比较人 数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6458、478、638、752、6对照班5957、462、238、543、

15、1表二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互动参与性和思维测试成绩比较人 数参与性灵活性独特性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6442、472、422、326、710、214、8对照班5941、852、320、622、49、711、1通过两个班级的对比来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还是课堂互动的参与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等方面,实验班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班。2、构建了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课堂操分为以下步骤: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小组讨论,互动探究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达成共识巩固提高简析如下:(1)设置情境教师可在课前或课堂中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历史资料或者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的复习等内容来设置情境,并根据情境来设置高质量的可互动探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到本章节学习的内容上来。同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展探究。(2)小组讨论,互动探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可探究的问题,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