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虫害防治.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27789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茶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病虫害防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油茶低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病虫害引起的严重损失是重要原因之一。森林病虫害给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据调查,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害虫有十目三百余种,病害有五十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引起损失较大的有油茶炭疽病,煤病、软腐病、油茶毒蛾、油茶尺蠖、油茶刺绵蚧,茶蚕、茶梢蛾等近二十余种病虫。每年造成油茶损失为总产的10一25,严重年份及少数产区达45左右。这些病虫害由于受油茶的品种、栽培环境、气候条件和经营管理程度多种因子的影响,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危害状况差异很大。从各地资料报道看,在我国凡有油茶栽培的地方均有炭疽病危害。湖南省以盛产油茶闻名于世,油茶林面积

2、占我国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湘南、湘东、湘西等油茶产区均受炭疽病严重危害,株病率在40以上,尤以湘南油茶老产区病情最严重,株病率达51.76,果病率达10.64左右。江西省油茶林面积为1500万亩,为全国第二位。该省油茶重点产区赣南地区的寻乌、信丰、上犹、定南等县,油茶炭疽病普遍发生,株病率达2226,病落果达10一15,严重受害林分株病率达71.3。 浙江省现有油茶330万亩,经营管理较好,产量较高,油茶炭疽病普遍发生,金华、丽水、台州、温州地区各油茶产区县均受炭疽病严重危害,武义县林场试验林重病区株病率达80,病落果达20.7%,以5月树上挂果为l00,不同时期发病单株的果实保存率仅为31.

3、179.4,当年无病株果实保存率高达95.8。据1978年调查,二亩油茶林因炭疽病落果10886个,折算每亩损失茶果67.5kg,等于减产茶油1.5kg。目前,油茶产区均受炭瘟病危害,局部地区十分严重,损失很大。因该病危害引起茶果减产为1020。油茶炭疽病在一块茶林的发生蔓延往往是在少数易感病的单株上定居,然后逐渐向四周的健株传播蔓延,使林分病情逐年上升。在一个地区的发生蔓延也是一样,首先在个别林分发生,然后逐渐传播蔓延到附近林分。油茶煤病大发生时,病原周围也会发生成灾。一般是局部地区周期性地暴发成灾,危害很大。浙江省常山县煤病成周期性暴发,一般812年一次,每次大发生时持续34年,叶片全被煤

4、菌层覆盖,如不积极防治,连年发生则全林叶片落光,连续几年颗粒无收,严重的油茶整株死亡。贵州地势较高,油茶煤病普遍发生,一般受害林分减产1025,铜仁县长坪一家坡林区,被害率达100%,病指数93. 68,死亡植株17.4。软腐病是油茶上又一重要病害,成林和苗圃均可受害,对苗木的危害尤烈,严重时成片苗木叶片落光,苗木枯死,江西、浙江、湖南、云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广西、四川,陕西等省均有,一般零星发生,单株受害严重。据1981年调查广西昭平县大脑山林场,林分株发病率1015;浙江省武义县林场株病率达29.9;广西桂林市雁山株病率高达l00。1982福建省油茶软腐病发生面积达6万多亩,是该省

5、危害最严重森林病害之一,己被列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湖南、云南等省一些地区的油茶软腐病病情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比油茶炭疽病的危害还要严重。据有关报导,油茶煤病和软腐病引起油茶减产为510。 此外,油茶赤叶枯病、半边疯、茶饼病、青枯病,苗木菌核病在一些油茶林中时有发生,但一般是局部的,危害较轻。 茶毒蛾是食叶性大害虫,在全国油茶区均有发生,被到为全国十二大害虫之一,而湖南、江西、福建三省较为突出。在大发生时,往往连小枝皮一起被咀食殆尽,连遭其害,致使整片茶林枯死,连续78年减产,湖南省黔阳县大暴发年份,一株茶树上曾采得茶毒蛾幼虫15kg,使当年茶籽颗粒无收,江西省万载县有油茶林

6、40738亩,占有林地的5 7.3,19751976两年连续大面积发生茶毒蛾,有3万多亩油茶严重有害,形似火烧,1975年产油比1974年下降51.2,1976年下降80.3。广西三江县常年茶油产量为150万kg,有一年因受茶毒蛾危害,年产茶油不足50万kg,减产了6070;贵州省1965年因茶毒蛾大暴发,年产油茶仅为丰收年的1 0.7。油茶尺蠖也是油茶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曾被湖南省列入重要森林害虫。湖南省常宁县1969年油茶尺蠖大暴发,被害面积达26万亩,其中1 0万亩颗粒无收,整片茶林如同火烧。该省曾作过一次调查,全省86个县,油茶尺蠖遍及83个县。据记载,1929年常宁、祁阳、耒阳等十多个

7、县,受油茶尺蠖危害的茶林达100万亩;浙江省1957年油茶尺蠖大暴发,追及20余县,受害总面积10万亩,由于该虫大量危害,造成茶油产量大幅度下降。湖南省1958年因受茶油尺蠖危害,油茶仅有原产量的l/4。兰翅天牛是钻蛀性害虫,危害也十分普遍。受其害的油茶树不仅严重影响枝条的生长,而且减少座果率。据福建省福安县化蛟林场1979年调查,兰翅天牛在该场茶林中株害率为6070,严重株被害状多达40余处,一般长90cm产卵痕多达24处;据龙溪、长泰、建阳等县的20个样地调查,株害率平均为98.9,主枝被害率为68.4;江西省兴国县该虫危害也十分严重,株害率为52.875.8;浙江省建德县寿昌林场2000

8、亩油茶林,株害率达100,枝害率也达90左右。 油茶刺绵蚧是刺吸性害虫,大发生时,不仅将茶树的叶、嫩枝被吸食而枯萎,同时滋生大量烟煤病,致使整个茶林一片漆黑,形似火烧,严重影响茶林的光合作用,使受害茶林枯竭而死,当年颗粒无收,幸存者也要影响34年产量。浙江省青田、常山两县1959年,因油茶刺绵蚧大发生,损失茶籽64500kg。茶梢蛾主要危害春梢,各地均有发生,但以浙江、云南、四川等省某些地方的茶林较严重。七十年代末,浙江省常山县茶梢蛾大发生时,被害面积达10万亩,春梢被害率为30一40,严重者达70以上;据云南广南、富宁两县于19651972年的调查,茶梢蛾危害面积为2万余亩,春梢被害率为30

9、一40,严重危害林地为7080;四川省荣县保华乡1980年调查,春梢被害率为2050;开花结实率减少29.8。茶籽象甲是茶果和种子的主要害虫。因受其害造成茶树大量落果,严重影响茶油产量。云南省广南、富宁、麻栗坡、马关等县1976年受茶籽象甲危害,一般株害率为77.3,茶果被害率为35.3,茶籽被害率为30.4%,引起落果达到29.4,计损失茶油20左右;广西区桂林市雁山地区茶籽象甲危害造成落果达39.741.6,茶油减产10一20;据福建省1982年调查,仅三明、晋江、蒲田等地茶林受茶籽象甲危害选12000多亩。此外,茶蚕、金龟子,茶天牛,油茶叶蜂等的危害也常给油茶林带来很大灾难。1968年油

10、茶叶蜂在湖南大发生,仅浏阳、攸县二县受害面积危害达18万亩,一株茶树上的幼虫多达3000多条。因此,虫害的危害与油茶产量关系很大。第二讲 油茶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一切生物存有共性,即一定要有适合它们生存与繁殖后代的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其发展,直至在自然演变过程中被淘汰。油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蔓延成灾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寄主、病原菌、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中,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原菌的滋长蔓延,那么病原菌虽然存在,也不会蔓延而酿成灾害。相反,如果森林的环境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利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那么病害就会发展蔓延成灾。据调查,“三油地”,“三保地

11、”垦复套种间作施肥;郁闭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施氮肥过多,缺乏磷钾,营养生长旺盛的油茶林,有利于病原菌的发生蔓延,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的发病率较高,落果落叶严重。其原因是(1)连年多次套种中耕,油茶吸收根系损伤过大,78月是长果长油时期,需要大量水肥供给而套种作物与之争水争肥,影响树势;(2)给套种作物多次施肥,使油茶营养生长过旺,降低其抗病能力;(3)人为活动频繁,机械损伤多,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机会;(4)林内湿度增加,利于病原苗滋生。寄主的抗病性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很大。攸县油茶抗炭疽病能力比普通油茶强,发病率很低。普通油茶中霜降种的炭疽病发病率比寒露种高。同一种(变种)油茶中,不同类型的抗病性

12、差异也很大,有感病严重的历史病株,也有抗病株。因此,抗病株比例大的林分,其发病率低。油茶病害的发生与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油茶炭疽病一般发生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炭疽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油茶煤病则往往在湿度大、山凹阴湿的环境中或海拔较高的山区容易暴发成灾,油茶软腐病则在低丘高山均有发生。油茶煤病是因油茶绵蚧危害诱发引起的,因此它的发生蔓延是受油茶绵蚧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制约。油茶绵蚧食料丰富,天敌少,死亡率低,繁殖率高,种群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病害的大发生。与此同时,天敌种群数量逐渐上升。煤病暴发成灾,绵蚧种群数量过剩,它的天敌食料丰富而增加,由于害虫食

13、料不足和夭敌捕食,其结果是绵蚧种群数量直线下降,病情好转,进入抑制期。由于绵蚧少了,天敌食料不足,饥饿和自相残杀,种群数量大降。油茶也恢复了生机,残存下来的绵蚧由于食料丰富和天敌少,种群数量开始回升,开始下一次发病周期。如此周而复始,寄主诱病害虫,病原茵,害虫天敌之间的消长引起油茶煤病周期性暴发与抑制,其周期的长短因条件而异。半边疯,赤叶枯病,茶饼病、青枯病的发生与林分,生长及环境关系密切。一般说年龄大,长势差;土壤板结,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原菌的滋长蔓延,病害容易发生。相反,林木生长发育健壮,抗性强,不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因此,去除病原菌,创造油茶生长的条件,是防止病害发生的重要途径。油茶害虫种

14、类的不同,它们要求的生存条件也不尽一致。油茶刺绵蚧一般喜欢生长在荫蔽,湿度较大的山区或半山区,所以油茶刺绵蚧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比丘陵地区多,在同一山谷、山坳比山脊多,以其垂直分布来说,以海拔300800m之间居多,尤以400600m之间最适宜,在同一片茶林中,密林、郁闭大的多于疏林与郁闭小的;茶籽象甲也喜欢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而在同一山上,自山顶至山脚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此外,茶籽象甲的分布还与茶林立地条件,油茶品种、经营管理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是老林多于幼林,林缘多于林内,晚果型多于早果型,果皮光滑的青果型多于果皮粗糙的紫果型,荒芜茶林多于抚育管理好的茶林,大面积纯林多于分散零星林与套种间作林

15、等等。茶梢蛾则喜欢生长在温度稍高而又较干燥的丘陵地带;油茶枯叶蛾亦以低丘陵居多。据湖南省道县在海拔300m以上的山区调查,虫口密度分别是山脚大于山腰,山腰大于山顶。这正好与茶耔象甲的垂直分布相反。茶蚕以温暖、高湿和具短日照的气候条件最适宜,因此一般是山区沟谷与阳坡较多。再如油茶蛀茎虫,除了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差异外,对油茶品种也有一定选择性。了解各种害虫生活史最适宜的生存条件,这对我们栽培地点、油茶品种的选择与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也是我们认真贯彻害虫治理“预防为主”的基础。第三讲 油茶病虫害防治策略油茶是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积大、分布广、大多生长在丘陵和山区。油茶除了

16、提供人们优质食用之外,还具有覆盖国土、保护水土资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决定着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实行以营林措施为主综台治理的原则。这就是说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应从森林生态体系的总体观点出发把营林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注意使每一项生产内容和抚育措施都能够创造有利于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有利于有益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不利于病虫害的大发生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努力创造一个虽然有病虫害的存在,但不会酿成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当某些病虫害失去控制暴发成灾时,才考虑使用化学防治,扑灭病虫害,减少损失,但也必须注意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以便把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有益生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