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27759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正确的教材观.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等印刷材料,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这是目前受到普遍肯定的教材观念。这一界定极大地丰富了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赋予了教材概念以时代色彩,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就是教科书”的说法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之体现。请看两个课例:课例一:河北省玉田县实验小学江会书老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本地一家百货商场的录像,把学生带进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物

2、品分类练习时,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的物品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农产品。整堂课中,对教科书中的插图等内容一直未涉及。对此,人教社课程研究所杨刚给予肯定。他认为,江老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地、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环境中;选择这些学生熟悉的农产品让学生分类,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起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杨刚认为,教材提供知识,是教学资源,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在教学实际中,在理解这种教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变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例二:某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一课

3、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整时”,准备在课件中设计一段动画,反映一个学生一天的活动内容,以便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教科书上以图片的形式描述了一学生7时刷牙,8时上学,10时课间操等内容。但在设计课件时,由于制作能力限制,很难做出跟教科书上图片一致的动画内容。于是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中截取了几段:有大头儿子7时起床,9时逛商场,4时踢足球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就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进行了“整时”的认识教学。对此,一些同志在评课时争执不休,争论的焦点就是抛开教科书的内容设计课件是不是一个遗憾。联系上一课例中专家的点评,不难发现,这样争论的纯属多余。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都是课程资源。

4、学生原有的经验是认识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相联系,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认识钟表”这一目标来讲,教科书设计的图片是符合上述要求的课程资源,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中截取的生活片断,同样能在课堂上引起孩子们的共鸣。(笔者听课时就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在观看这段动画时发出了愉快的笑声。)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可使用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之一。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去讨论该不该抛开教科书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用课程标准来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

5、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教师和教材二者之间,教师必须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应该主要依据什么去开展教学活动呢?学校教育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发生关系的媒介。课程标准的功能就在于对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问题进行规范和设定,根据社会的期望以及学生身心的特征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以更好地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课程标准是国家和学校管理课程,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教师的行动指南。教师要真正实施新课程,必须首先认真学习课

6、程标准,领会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熟记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领域,知道应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进行评价,这才是真正理解新课程,才是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因此,教材只是为了统一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规范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一些实施课程的媒介,仅此而已。开展新课改,不能迷信教材,不要有了教材就完全根据教材去教学,没有教材就不知所措。教材只是对教学内容作了一些基本的、书面化的材料性规定,优点是标准、规范,但缺点也随之而来:它固定、僵化,用不好就约束了教师的创造性,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造成那种“新教材就是新课程标准”偏狭观念,严重违背课改初衷。一句话,对实现课程目标最关键的,还是课程标准有关的规定。参考书目: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堂实录及点评VCD,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