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2775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一名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为一名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为一名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为一名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一名教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着,也就是学生心理的塑造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着。为此,应从以下入手;(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环境,在校园里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书画长廊、名人雕像、名人名言藏汉字、校风校训、人性化的宣传栏和个性花的橱窗设计及班级布置设计理性合理,同时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外在因素的分析;个人因素的分析。找准学生

2、心理压力来源,要细心观摩,了解学生的其实思想,平时上课时所交知识相结合,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指导,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家长工作,共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找回自信。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通过球赛、歌咏比赛、美术兴趣、游戏活动等减轻学生压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保健,不向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多进行鼓励教育、爱心教育,提倡或交给乐学、活学,与学生交朋友,把学生当做朋友对待,给学生做适当的社会知识及就业知识教

3、育。(二)、 实施心理教育的主题是教师1、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或德教处、班主任是不够,必须是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教师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师生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密切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趣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

4、健康发展。2、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数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绝大多数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间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或差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使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如有位外国教育家所说:“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对待每个学生应一视同仁,决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教育学生;我们应学会赞扬学生,让学生能不断第从中得到鼓励。(1)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2)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们,肯

5、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3)调整学生的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4)让学会放松,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疏导,心理压抑学生的情趣终能稳定缓解。3、家庭健康教育不可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光依靠学校是不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局限与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极为重要。其实学生的心理障碍大多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学校要与急停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

6、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才能缓解学生的压力。(三)、对待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落后的差生转变问题1、对差生给予思想教育,不体罚、不歧视,从心理上鼓励和激励,多进行家访,多与学生谈心、学生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2、多关注差生的心理动态及行为上的变化;给予心理辅导,教导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予他们一定力所能及的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柱,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差生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教育爱心。(四)分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等比初中学生显露的较为

7、明显,他们的独立性十分强烈,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望,更广的活动面,他们开始憧憬未来,为自己的理想意愿刻苦奋斗,但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加之成熟期的不一样,便产生较多的焦虑、困惑情趣的不稳定,而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不健康状况。为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年级,有目标地开展序列式心理品质教育活动,既高一年级:提高意自我识,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高二年级: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高三年级: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培养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总之,高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学生,使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完善的境界,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成熟的人。人类心就是科学,它是既有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因此让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来开启年轻的天赋之门,交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