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27735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摘 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灾后心理护理等相关文献,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高危因素,指出灾后青少年容易因为强烈而持续的症状,影响到未来情绪、认知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总结出了一系列心理护理对策,以期对日后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地震灾害 青少年 心理护理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searched Psychology Nursing on post-disaster and other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

2、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risk factors of young people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ong and persistent abnormal symptom surely affect the future emotional,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Summed up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has a guiding role in the future

3、 Clinical Psychology Nursing.Key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难以预测性等特点,面对灾难个体易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情绪、认知行为反应,甚至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人格等方面的改变,早期表现为情绪休克、情绪失控等, 后期则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绪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1。目前邻国地震频发,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灾害后心理护理有关文献,发现缺乏对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的科学模式,研究对象也少有针对青少年的。院2008 年5 月曾收治四川地震伤员3

4、4 例,其中11 岁至18 岁青少年共6例,均康复出院,返回家乡。现根据青少年期心理发育特征,回顾性分析灾后青少年心理状况,总结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青少年心理特征及高危因素 1.1 青少年心理特征 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大幅度的徘徊。实现同一性:他们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真实情况以及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中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价值能力做新的评价,并试图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依恋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增强,伙伴关系密切。认知改变。 1.2 高危因素 根据过去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属于以下几种情形当中一个或一个

5、以上的青少年,为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的高危人群: 1.2.1 灾难严重度高 如自己或父母受伤、受困、或罹难、家中房屋倾倒,这是高危险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这会造成整体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也影响父母。而受到影响的父母,他们的反应又会再度影响到孩子。灾难越大,青少年发展出严重灾后创伤症状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青少年原本乐观健康,在极大的灾难下仍很可能出现严重症状。也就是说,家中人员和财产损失越严重,出现严重症状的危险性越高。 1.2.2 灾难在很接近孩子的地方发生 同样是亲人受伤或死亡,亲眼目睹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有些孩子家里所有人皆安全,但曾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他人死伤惨状(如尸体)

6、。这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目睹比在电视上看到或同学口中听到的,造成的压力要大得多。 1.2.3 与父母分离(父母在灾后罹难或住院) 父母以及主要照顾者是未成年人安全感的来源,失去他们,孩子的世界近于解体,将更难自混乱中恢复平衡。失亲的青少年比其他孩子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1.2.4 父母本身有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稳定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支持,改正青少年对灾难的错误归因。若父母本身受严重创伤后症状所影响,将较难协助孩子,甚至可能影响孩子。 1.2.5 灾后出现严重的家庭内冲突 地震灾难使得家屋受损,医院倒塌,通讯中断,经济与交通几乎崩溃。这对家中的成人来说是极大的压力,家中平时的互动问题极可

7、能在此时浮现,许多家庭在此时爆发严重的冲突。青少年或许不见得因为地震直接的灾害而有多大的创伤,却可能因为大人互动与价值观的改变而受到伤害。 1.2.6 青少年伤员原本就有其他疾患 例如一个原本就有情绪障碍、注意力缺损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创伤后有可能原本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2.7 女生比较容易发生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这是过去大多数研究的结果2,但原因不明。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男生都一定没有问题,许多男孩子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勇敢,反而会使得灾后创伤症状被掩盖而成为晚发型的创伤疾患。 2 地震灾后心理分析 突然的地震灾害,亲人朋友的伤亡与离别,家园的丧失,医院环境与人物的陌生,躯体的残失与伤痛等

8、是导致地震伤员产生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地震之后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 2.1 青少年灾后急性期心理反应 2.1.1 以各种形式不断地重现灾难发生时的经验 在游戏中不断重演灾难当时的情境;常做恶梦或梦中惊醒;体验的唤起,在特定或不特定的情境下,孩子佛彷重新回到灾变当时的情境中。 2.1.2 逃避和地震有关的刺激 无法讨论或表达和创伤事件相关的感受或情绪,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回忆灾难的重要部分有困难。这个部分在单一创伤事件的急性期较少出现。 2.1.3 过度警觉 表现为易怒或冲动,对物品的破坏欲增加,对陌生人、医护人员甚至家人的敌意增加。出现广泛性的恐惧,持续对自然事件的害怕,害怕将

9、来的灾变,甚至对其他所有事物亦出现恐惧的反应。出现学习困难或睡眠困扰,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夜间难入睡或容易醒,害怕黑暗。 2.2.4 青少年特有的其他反应 青少年受环境、机体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震后不同时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状态。灾后4周左右从过度的兴奋状态慢慢转为疲劳状态,继而变得抑郁、悲伤或难以摆脱的恐惧;而抱怨、哀伤等心理也可能在灾后12 个月显现出来3。 2.2 青少年住院期间心理状况分析 2.3.1 恐惧和担心 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周围环境陌生,幸存者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个别患者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

10、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创伤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恐惧悲伤的画面。 2.3.2 孤独、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2.3.3 悲伤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2.3.4 内疚感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11、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患者的死亡。 2.3.5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灾难偏偏降临到自己头上,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2.3.6 长期压力下青少年的反应 随着时间的拉长,持续的压力和紧张会使得前述的急性反应无限期地延续。原本作为防卫机制的急性反应,变成长期的疲劳。日本的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在阪神地震后,马上积极且有系统地全面投入儿童的精神医疗照护;然而五年之后,他们仍然面对着范围极广且极严重的创伤后疾患。可见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是可以持续很久的。同时,也有些在急性期被压抑下来的情绪反应,会在灾变发生的周年纪念

12、日等时候爆发出来4。 3 护理干预对策 3.1 合理情绪疗法 青少年在应激状态下有的出现拒绝合作,有的抑郁、依赖甚至孤独失望。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谅解体贴宽慰患者,给予耐心的诱导、劝解,帮助其恰当的面对现实,使其主动配合各项工作。同时护士要给患者以细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使他们振作精神,透露、宣泄内心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解除忧郁孤独失望的心理。 3.2 放松技术 放一些伤病员喜欢听的音乐,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不再产生焦虑恐惧。教会病员放松技术: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

13、应激的应付能力。 3.3 共情沟通 在与青少年患者接触过程中,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理情绪表达出来。利用治疗间隙,耐心倾听患者对地震情景的惊恐描述;对痛失家园的悲伤陈述;对疾病愈后的担忧表述。交谈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设想一下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常会产生的想法、心情及感受。这种方式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真诚和安慰,继而宣泄出内心的恐惧、压抑,也使护理人员从中体会到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3.4 调整认知 在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利用看电视、读报刊等媒体资源使其了解世界上的灾难多种多样,它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是具有普遍性的。而此次地震不是唯一的灾难,在讲解过程中,既不缩小,也不扩大本次灾难的

14、严重性、特殊性,使患者投向自身内在的攻击减弱,淡化这次地震的影响,认识到这些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 3.5 脱敏疗法 灾难形成的创伤性体验,灾后会反复闯入本人的脑海、梦境相关境遇的感受,是延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其进行脱敏是非常重要的。脱敏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在沟通过程中,寻找适宜的时机,或利用每次治疗的间隙,谈一些有关地震方面的话题。但要注意患者的情绪,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如若其反应过大,应马上停止交谈。 3.6 灾后心理复建 有调查表明6,由于地震发生突然,波及范围广、危害大,虽已过了一年,但灾区人民的躯体症状及负性情绪仍较普通人群高。为了防止他们被压抑的情绪反应在灾难发生的几个月或周年纪念日爆发出来,应鼓励支持青少年面对现实,接受现状,正确对待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发挥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设立助学基金资助灾区学生。若发现这些学生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或者疾病先兆时,立即求助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