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物理新知梳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27724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上物理新知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8上物理新知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8上物理新知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8上物理新知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8上物理新知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上物理新知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上物理新知梳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 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 声,真空不能传声2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声波能使物体振动。 声波的这种能量叫做声能(拓展) 固体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效果好三 、声速1 一般来说,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2 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注意)利

2、用回声测距时,声源到障碍物之间的传播的时间是 回声时间的一半一、响度概念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影响因素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说明) 生活中常说的声音大,小就是指响度二、音调概念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因素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是指物体 每秒振动的次数,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 生活中常说的声音清脆,细就是形容音调高,沉闷, 粗形容音调低。三、音色声音的品质称为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我们能区分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音色不同1-3 噪声及其控制一、区分乐音和噪声1

3、从主观感受角度看;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 声音;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2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波形是杂 乱无章的。3 从环境保护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注意)从环保角度看,有时乐音也会成为噪声,如一首动听 的歌曲在影响他人学习或休息时,就成了噪声。二、噪声的控制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1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如改变,减小或停止声源振动2 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3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上耳塞,耳罩,头盔等。(注意)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工作;比较强的 噪声,会让人感到刺耳难受,

4、时间长了人会导致噪声性耳聋及其他 疾病;更强的噪声甚至会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一 超声波定义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0Hz,频率 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它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故 人耳听不到特点 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应用 如声呐测距, B 超检查,超声测距,超声清洗等。二 次声波定义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它在不在人耳的听觉频 率范围之内,故人耳听不到。特点 频率低,传播距离远,不易被吸收应用 预报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拓展)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 发声物体在振动. 2 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 声音的响度要

5、足够大,即声源的振幅要足够大4 声音的频率必须在人耳可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20-20000HZ)之内5 人要有良好的听觉 这五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满足,人耳就无法听到声音。2-1 物质三态温度测量一、 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三态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固态液态气态 。 特征 固态 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固定的体积, 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说明:一般说来,物质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且这种转化与温度 有关二、温度 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 摄氏度(符合C)摄氏温标规定: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以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C,将0C至

6、100C之间等分为 100 份,每一等分是一个单位,叫 1 摄氏度三、温度计 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等温度计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注意事项 测量前要估测一下被测物体的温度,然后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2 汽化与液化一、汽化现象 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方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匸士 h、二、蒸发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

7、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应用 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三、沸腾 定义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特点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该温度称为沸点沸腾前后的物理现象沸腾前气泡有大变小,声音响度大;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声音响度变小。沸腾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还能继续吸热两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四、液化现象:定义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汽化这一过程要放热液化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2-3 熔化和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现象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二、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 非晶

8、体没有熔点,如蜡烛、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温度 称为熔点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非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熔化的条件 一是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还能继续吸热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凝固的条件 一是晶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还能继续放热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说明:同一晶体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三熔化、凝固的应用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 过程都需要吸热,生活中,常利用熔化吸热来制冷,相反,液体在 凝固时需要放热2-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现象 物质

9、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 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升华现象 碘升华变为紫色碘蒸气 冰冻衣服变干 用久等丝变细 利用干冰降雨 雪有时也会升华 樟脑丸消失常见的凝华现象碘蒸气遇冷变黑 霜的形成用久灯泡变黑冬天,窗户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二、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升华吸热可以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生活中 常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保鲜食物3-1 光的色彩颜色一、光源定义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 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 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

10、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 种颜色的光,分解的光都向三棱镜的底部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 最大三、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获得 任意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四、物体颜色透明物体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且只能透过与其 颜色相同的光;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且只能 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说明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 光,黑色物体能够吸收所有色光,吸光能力最强五、光能光具有能量叫光能,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一、 红外线定义 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特点 1、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2、自然界中的一

11、切物体都能辐射出红外线,物体的温度 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给地球 应用 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响尾蛇跟踪导弹等。 二、 紫外线 定义 紫光外侧人眼看不见的光称为紫外线。特点 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2 、能够消毒灭菌等应用 验钞机,消毒柜等臭氧层保护地球(能吸收大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一 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 成像等。3、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应用有射击瞄准,排队,激光准直, 利用影长测距等。光线 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 线叫做光线。点拨 光是真

12、实存在的,而光线事实上并不存在,光线是理想化 的模型二 光速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近似等于3 X 108 m/so3-4 平面镜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1、为了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应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使玻 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2、选用两个相同的物体(蜡烛或棋子等),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关系3、在平面镜后放一个光屏,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看光屏上是否有像,确定像的虚实4、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说明

13、)平面像所成的物与物体大小相等,只决定于物体的大 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观察角度无关。二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以方便地进行成像作图,平面镜所成 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作图时只要找到对称点即可,同 时在寻找对称点时所作的垂线应用虚线表示。一 光的反射现象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二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为 0。利 用光的发射定律作图时应注意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做法, 与利用平面

14、镜成像规律作图相区别。三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 做镜面反射,但由于镜面凹凸不平,反射光就会射向各个不同的方 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是借 助漫反射,我们才能在各个方向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4-1 光的折射一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都发生偏 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注意)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二 光的折射特点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

15、入空气中时,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4-2 透镜一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二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方法1 摸,根据透镜的厚薄区分2 看,根据通过透镜观察近处物体所成像的特点区分3 照,根据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区分凸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的会聚 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 f 表示凹透镜的特点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凹透镜后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称为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三 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白纸放在凸透 镜的另一侧,调节镜片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此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再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 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设计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注意事项 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光屏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