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27604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负责人主审总工项目主管项目名称: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规划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同编号 :委托编制单位:浠水县人民政府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35)资质等级: 甲级法定代表人:吴长福 教授、博导院 长 :周 俭 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陈秉钊 教授、博导、注册城市规划师主审总工 :高中岗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主管 :罗志刚 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陈秉钊 教授、博导、注册城市规划师罗志刚 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陈保禄 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丁家骏 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任琛琛 规划师、城市

2、规划硕士程 聪 规划师董 先 规划师浠水县主要参加人员:吴 烨 浠水县人民政府县长程 罡 浠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保权 浠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秋藤 浠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熊昌华 浠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周端勇 浠水县城乡规划局局长缪宇杰 浠水县城乡规划局副局长詹志友 浠水县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编制完成时间:2010年12月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与空间管制10第五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2第六章 用地布局规划12第七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4第八章 绿地系统及河流水

3、系规划16第九章 景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塑造17第十章 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18第十一章 旧城改造规划19第十二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9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21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22第十五章 建设控制23第十六章 近期建设与远景展望24第十七章 规划的修改与应变24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25第十九章 附则25附表1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6附表2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26附表3 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统计表27附表4 浠水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规划一览表27附表5 浠水县主要森林公园名单27附件1: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评审意见28附件2:对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

4、编)(2009-2020)评审意见的落实情况说明29附件3:对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公告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公众意见)的答复31附件4:浠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决定35附件5:对浠水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的决定的修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说明35附件6:村庄及村民抽样调查表汇总36附件7:总体规划对农村调查问卷的分析与应对措施4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促进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编制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第二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2) 建设

5、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4)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5)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空间规划纲要(编号:056),湖北省人民政府空间规划编制组,2008年7月;(6)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7) 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8)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9) 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调

6、整(1997-2010)、(2003-2010);(10) 浠水县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11)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核定浠水县城区规模的批复,鄂建函2009355号;(12) 国家、省、市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第三条 空间层次界定本规划所称县域是指浠水县行政区范围,面积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包括清泉镇(城关镇)、丁司当镇、兰溪镇、散花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中心城区范围东至胡家坪、河东街,南至姑嫂山,西至京九线(含货场),北至月山村11组,面积约42平方公里。第四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建设资源

7、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浠水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五条 规划重点(1)确立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发展战略;(2)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3)调整中心城市总体布局结构;(4)健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5)规划各类产业用地发展空间;(6)规划合理、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7)突出城市特色。第六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09-2020年,远景展望2020年以后,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七条 强制性内容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八条 城乡总体发展战略(1)沿江集聚战略:北部与黄州对接形成“黄团巴一体化地区”,南部

8、与黄石、蕲春共同构建“散花(黄浠蕲)集聚发展区”,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重点向散花、巴河地带集聚,并积极接纳外来产业和人口集聚。(2)双核带动战略:规划形成散花-清泉双核带动结构,既能够辐射广大县域,又能够对接区域发展前沿。(3)农村转型战略:推进土地整理,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村数量和农村人口,传统农村归并复垦或转型为农业作业点,环境条件较好或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农村向休闲养老型、旅游渡假型村庄转型。(4)休闲旅游战略:以县域山水旅游资源为依托,修建旅游公路及服务设施,整合旅游渡假型村庄,构建休闲旅游体系,迎接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第九条 城市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目标:对接城市圈、打造核心区。到2015年,

9、清-巴-兰-散发展框架基本建成,县域基层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沿江城镇带形成,县域基层服务体系发展完善,农村完成转型。经济发展目标:近期促进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的1-3-2排序(38:28:34)向2-3-1结构转型,到2020年调整三次产业比重为20:45:35。第十条 经济发展战略(1)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簇群,积极接受外来产业转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2)依托县域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3)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城乡经济与产业。第十一条 社会发展战略(1)积极应对老龄化、新一轮婚育高峰等人口结构性变化,规划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10、,改善人居环境质量。(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引导农村村庄总量减少、人口减少、布点体系优化。(3)大力建设文化、旅游设施,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全面繁荣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十二条 环境发展战略(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对重要生态环境资源的空间管制。(2)坚持环境优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发展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十三条 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在武汉城市圈层面,努力培育核心职能,加强与黄冈、黄石、蕲春及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协作,打造武汉城市圈东部

11、“核心集聚区”以及黄冈市域的“核心发展区”,建设湖北省沿江经济带。在黄冈市域层面,实施大尺度集聚战略。以黄州-团风-浠水一体化结构为基础,培育“黄冈市域核心发展区”。在浠水县域层面,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村转型。依托县域各类自然与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各类旅游区,并带动周边及沿线村庄向休闲旅游渡假型村庄转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自然村逐步过渡为农业作业点或复垦为耕地。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移动并定居,引导农村总量及人口总量减少,大力促进城市化发展。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乡统筹基本原则第十四条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以核心发展区、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发展城乡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体系;以现代农业的技术

12、进步为依托,合理布局新的农村居民点。减少农村数量,扩大城镇规模,城乡联动、统筹发展。第十五条 统筹城乡人口及土地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人口的增加与农村人口的减少相挂钩,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相挂钩。降低农村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第十六条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非农产业相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减少农业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人口城市化提供产业支撑。通过人口在城市的集聚激活内需、培育市场、带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最终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十七条 引导农村迁并、转型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

13、编制各乡域、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应符合乡、镇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引导人口向镇区、城区集中居住。具有转型条件的农村可保留一定的兼业人口。减少村庄的数量,散户、散村逐步迁并,按照村镇布点规划建立成规模的村镇与居民点。在引导人口集聚、村庄达到合理规模的基础上,整治村容镇貌,完善文、教、体、卫、商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布点和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农业生产、休闲旅游和初级非农生产为依托,具备田园化生活特征的新型人居社区。转型地区的村庄按规划配套建设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第二节 人口与城镇化第十八条 县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132万人,城镇化水平5

14、5%,城镇人口73万人。积极落实湖北省关于促进沿江经济带发展及省委关于黄石浠水跨江联合发展决定,大力推进城市化。第十九条 城镇化“系统推进”策略(1)改变传统的低水平的城镇体系结构,集中发展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以非农产业的集聚为基础,促进优势区位发展。(2)现代农业与非农产业联动发展,引导产业系统形成良性循环。(3)改革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政策,为城市化提供政策支撑。第三节 产业发展规划第二十条 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招商引资,接纳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城市圈协作,接纳武汉、黄石等产业转移;积极开展国际产业分工协作。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劳动力。第二产业:稳定现有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化、汽配、建材。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旅游休闲、养老休闲等产品制造业。第三产业:建设物流及市场体系,配套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贸会展等商务功能,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结合城市圈建设及旅游业发展,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商业、文教体卫、养老、社会福利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二十一条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1、都市农业发展区在散花城区东南部规划都市农业集中发展区。2、非农产业集聚区核心发展区是全县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积极发展农林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