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27592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A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 A 2. D 3.C4.C5. A 6.D7.B 8. B 9. D 10. A 11. D12. A 13.14. B 15. C 16. B17. D 18. A19. D 20. A二、填空题21.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22.湿邪困阻气23.四海中脑、23.四海中脑、23.四海中脑、冲脉、膻中24. 气滞、气逆、25. 气滞、气逆、26. 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25. 提插法、捻转法舌体、舌苔君药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26.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三、名词解释既病防变(分值:5分)答:指在疾病发生以

2、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疾病 发生后,由于邪正力量的变化,就产生了疾病的变化。27. 阿是穴(分值:5分)答: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 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32. 热证(分值:5分)答: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汗多。发 热喜冷。手足烦热。33. 滞针(分值:5分)答: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 则痛剧的状态 四、问答题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哪些内脏有关?试作具体说明。(分值:8分)答:女子胞,又名胞宫,胞脏,子

3、宫,子脏等。为奇恒之腑之一,主持月经和孕 育胎儿。从现代生理学来看,它应包括妇女整个内生理器官女子胞与心,牌,肝 三脏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月经来潮,以及胎儿的充养均依赖营血。心主血脉,肝 主藏血,脾统血又是生血之源,所以当心,肝,脾三脏上述功能失调时,亦往往 影响胞宫的生理功能,如常见的心脾两虚证,因化血无源,或思虑太过,心血暗 耗,而月经量减少,衍期或经闭,若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月经淋漓不止, 若脾气虚而中气下陷,还可导致胞宫脱垂,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致血瘀不行, 则经闭,或血瘀胞中等。34. 试述牌主统血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分值:8分)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

4、血生化之源。故肝脾之间 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 序。36.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分值:8分)答: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主要内容如下:(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 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肮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 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 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 水肿、腹水等病症。(2)湿性重“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 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

5、酸懒沉重等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湿邪 留滞经络关节,则阳气输布受阻,故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又称“湿痹” 或“着痹”。“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面垢豚 多、大便澹泻、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浸淫流水等,都 是湿邪秽浊的临床表现。(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 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 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4)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下肢水肿明显。此外,淋浊、 带下、泄痢等病证,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3

6、7.举例说明膈穴的治疗作用。(每 个作用举一个例子)(分值:8分)答:1.近治作用这是所有腌穴主治作用中具有的共同特点。凡是月俞穴均能治疗 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月俞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月俞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月俞 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 脏腑的病证,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3.特殊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己经证明,针刺某些膈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例 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此外,俞穴的治疗作 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

7、至阴矫正胎位等,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 用。38.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分值:8分)答:(一)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 面。对立的阴阳双方时刻都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着。如寒凉与温热,水 与火相互对立;同时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凉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 以蒸化水液等。温热与火属阳,寒冷与水属阴,这就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阴 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言,功能 之兴奋为阳,抑制为阴,兴奋制约抑制,抑制制约兴奋,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 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二)互根互用阴 阳互根是指一切

8、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 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 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兴奋属阳,抑制属阴,无兴奋就无所谓抑制,无抑 制也就无所谓兴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 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中医学把阴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称为“互根”。(三)消长平衡“消”是消弱、减少:“长”是增强、增长。阴阳 消长是指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 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

9、化之中。所谓“消长”,是说一方增长, 会削弱对方的力量,导致对方相对不足,即“此长彼消;或一方的不足,导致 对方的相对亢盛,即“此消彼长”。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维持着 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所以说,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 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称为 消长平衡,它也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四) 阴阳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 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昼 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疾病过程中寒证、热证的相互转化都是

10、阴阳转化的实例。需要指出的是:阴阳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 过程中的质变阶段。阴阳转化有渐变、突变两种方式。如一年四季中寒暑交替, 一天之中昼夜的转化即属于渐变的方式;夏天极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属于突 变形式。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就是“重”或“极”,即所谓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 里的“重”和“极”就是促成转化的条件。如急性热病中,由于热毒极甚,正气 大伤,在持续高热,大汗淋漓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此时,若抢救及时, 处理得当,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阴又转阳,病情乂可转危为安。此 病例中热毒极盛,致阳气随津液外泄就是阴阳转化的条件。阴阳的转化过程是一 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量变,是阴阳转化的前提;阴阳转化是质变, 是阴阳消K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