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27514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生活,让我们的习作个性飞扬学校附近有个村子,路两旁是梨园,阳春三月,梨花盛开,在村子中间架起了一条美丽的梨花路。每每上下班,经过此地总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几下,驻足观望,即使走远了,也忍不住回头深情地瞟上几眼,美丽是如此的短暂,多么渴望多停留一会儿。一天早晨,我照例到校上课,路经此地时一阵风吹过,梨花纷纷扬扬,宛若片片雪花。其间,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孩子经过,他们或在那里蹦跳,兴奋不已,或细细品味,孩子们的童真感染了我。教学如果能使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该是多么让人振奋。于是我走近他们,静静欣赏他们带来的快乐。 次日放学后,我带着班里的学生到那梨花树下,让学生在春风中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时又是一阵风

2、起,梨花纷纷扬扬。“啊!太美了!”“耶”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我也很兴奋,便提议让学生走近梨花,可看,可摸,可闻。孩子们一听兴奋不已,高声欢呼道:“冲啊!”他们一窝蜂似的跑开了,三三两两地去欣赏,去谈论,去比较我暗地里沾沾自喜,学生们没有了平时的不屑一顾,变得好奇、仔细、专注。 十多分钟,孩子们陆续围了上来,他们手捧着不同形状的花瓣津津乐道。我招呼孩子们坐下来,拿起不同形状的花瓣畅谈。孩子们的语言精彩纷呈,孩子们的个性激情燃烧。回到教室后,学生立刻奋笔疾书,二十分钟以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习作。细细品读,颇有一种“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惊喜。虽然,我不能一一例举学生的习作,

3、但我深深感到每一个孩子的习作中都有一颗珍珠在闪烁,现采撷其中的几颗珍珠,共同欣赏。看,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大家才发现张启航手上拿了一朵小小的梨花,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梨花。我在心里给那朵花取了个名,叫“婴儿花”(杜高峰)我想:等风伯伯到来的时候,来一场梨花雨,那该多妙呀!(洪宇)呀,一朵花瓣飘在了我的掌心,凑在鼻尖闻一闻。啊,散发着幽幽的香味。(方静)忽然,我闻到了一阵诱人的清香,它让我的心情多么舒畅。我跑上前一看,啊,多美的梨花!它们重重叠叠的,像一片雪白的银海。 (李茜)那清香让我感受到花的味道,花的美丽,花的舒畅。(陈晓彬)春暖花开的时候,树上结满了一个个花蕾。过了几天春风一吹,太阳一照,整条

4、路上的梨花全都开了。远远望去一片雪白。可美了!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只要刮风下雨,花朵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要看梨花,这时候是最好的时节。(邱欣锐)我们走进梨花林,哇,真是樱树成荫,那梨花就像妈妈织的白绒线衣。(汪子怡)我们在林荫道的两旁见到了梨花。我惊呆了!那一片片、一簇簇的小东西竟是梨花!要走了,我还舍不得离开这幅难以表达的画卷。(沃圣宇)离别的时刻到了,我回头遥望“银海”,心儿飞上了蓝天。(沃思源)该回教室了,可我还深深想着那一片美丽的梨花大世界。(沃佳琪)读着,读着,我顿时豁然开朗,是啊!生活无处不是语文,走进璀璨的生活世界才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也许我们要做的是透过学生的眼光看

5、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理解“作文就是生活”。 噢,心灵的放飞,个性飞扬的动力之源。我的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让学生写出个性飞扬作文,就应该让孩子们暂时放弃一下那枯燥的英语、电脑、音乐、绘画培训,暂时告别一下那厚厚的练习书、考试名次,去看一看那些沉默的大山、澄碧的池塘、广袤的田园,去看一看风花雪月、高山流水、飞禽走兽、车水马龙、红男绿女,去看一看屋前的大樟树和路边的狗尾草。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生活的世界”中去,既要求学生学会用火眼金睛去观察生活中最平凡、最细微的事物;又要求学生学会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中蕴含的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只要学生 用童心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世界,用童心的耳朵去聆听周围的声音,用童心的头脑去体味生活的哲理,用童心的笔触去叙写熟悉的事物,用童心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美好,真正实现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感,脑有所想,学生作文就会多一层感悟,多一点滋味,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香气扑鼻的新作文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