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275036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题参考答案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答案)【学思之窗】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

2、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题目略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

4、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第四句的意思是“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表明荀子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学思之窗】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思路引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社会背景。答案提示: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 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5、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解题关键:西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的思想、政治和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些措施使儒学取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二、学习延伸材料略上述

6、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解题关键:了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指出积极可取部分和扬弃部分,并且加以说明理由。思路引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答案要点提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学习延伸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开放性思辨能力的培养。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认同。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第3课宋明理学(

7、参考答案)【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解题关键:分析“格物致知”的内涵。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答案提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是依据天理而存在的。 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二、学习延伸探究活动进行一

8、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可以各抒己见。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

9、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农抑商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原始资料 第三课阅读程朱理学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朱熹近思录致知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近思录致知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安得天分,不有私心,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朱

10、熹近思录为学陆九渊心学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先生全集杂说王阳明的心学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挌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箬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王阳明传习录门人漺丸川录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即性,性即理。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矢

11、其本体”。 王阳明传习录徐爱引言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先却头恼,而已落在第二羕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妯”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恼是当:若主意头恼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醅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窍用流行,除却见闻醅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王阳明传习录答周道通书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

12、心。而必日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参考答案)【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解题关键:儒学已经成为当时读书人谋官的工具。思路引领:明清之际,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读书,不敢丝毫逾越。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

13、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解题关键:不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主张。思路引领: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特点,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提示: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14、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二、学习延伸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答案提示: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建议教师指

15、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阐发自己的想法,各述己见。)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参考答案)【学思之窗】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解题关键:人的需求。思路引领: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人的作用。思路引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于人作用和行为的不同观点。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 一、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