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2719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健华 5伤 仲 永预习积累基础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日扳仲永( ) (2)环谒于邑人( ) (3)泯然众人( ) (4)称前时之闻( ) (5)夫不受之天( ) (6)并自为其名(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 (3)邑人奇之( ) (4)父异焉( )3用“”划分下列语句朗读节奏。 (1)借旁近与之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贤于材人远矣 (4)即书诗四句4仿照例句写成语。 例:书诗四句罄竹难书 (1)仲永生五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自为其名5常识填空。 伤仲永节选自 ,作者 ,

2、字 ,号 , 时著名的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整体感悟重点品析阅读伤仲永,然后完成文后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3、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疏通字词】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即书诗四句 (2)指物作诗立就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稍稍宾客其父 7【文言翻译】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泯然众人矣。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理清脉络】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请结合本文简要进行分析。9【探究人物】从文中看,方仲永由“天才”变成“庸才”的原因是什么?10【生活链接】你的身边也有类似方仲永的人吗?请简述他身上发生的事,然后引用一句名言对他进行劝诫。答案:1(1)pn; (2)

4、y; (3)mn; (4)chn; (5)f; (6)wi 2(1)以宾客之礼相待; (2)认为有利可图; (3)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4)对感到诧异。3(1)借旁近与之;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贤于材人远矣; (4)即书诗四句。4(1)生不逢时; (2)称心如意; (3)功成名就; (4)名声在外。5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北宋 政治家 思想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6(1)写; (2)完成; (3)文采和道理; (4)渐渐。7(1)(他)已经才能消失,成为普通的人啦。 (2)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

5、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8以少年天才方仲永由天才进而变成普通的人的典型事例为线索。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十二三岁时“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9由于“不使学”,即:没有很好地接受后天的教育,所以方仲永只能是“泯然众人矣”。10只要事件叙述清晰,中心明确即可。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1 0木 兰 诗预习积累基础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1)可汗( ) (2)机杼( ) (3)辔( )头 (4)鞍鞯( ) (5)金(tu) (6)霍(hu)

6、 (7)(rng) 机 (8)云(bn) (9)溅(jin)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的叠音词。 (1)唧唧复唧唧( ) (2)黄河流水鸣溅溅( ) (3)胡骑鸣啾啾( ) (4)磨刀霍霍向猪羊( )3熟读课文填空。 (1)将军百战死, 。 (2)万里赴戎机, 。 (3) ,雌兔眼迷离。 (4) ,寒光照铁衣。4指出下列各旬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5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边塞军营生活极其艰苦的句子是: (2)概

7、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3)用比喻来巧妙解答木兰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4)表明全诗的结局与高潮的诗句是:整体感悟重点品析阅读木兰诗,然后完成610题。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8、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词语理解】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问女何所忆 (2)昨夜见军帖 (3)愿为市鞍马 (4)出门看火伴 7【文言翻译】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8【感受

9、人物】从文中看,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9【语言品读】品析下列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评价人物】你觉得木兰身上最值得你钦佩的是什么?答案:1(1)hn; (2)zh; (3)pi; (4)jin; (5)拆;(6)霍; (7)戎; (8)鬓; (9)溅。2(1)织布机的声音; (2)水流声音; (3)马叫的声音; (4)模拟磨刀的声音。3(1)壮士十年归; (2)关山度若飞; (3)雄兔脚扑朔;(4)朔气传金柝。4(1)反问; (2)对比; (3)排比; (4)对偶。5(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雄兔脚扑朔

10、,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6(1)思念; (2)文告; (3)买; (4)同伍的士兵。7(1)只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家乡。 (2)听不到爹娘叫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那边胡人的战马啾啾嘶叫。8木兰是一个古代了不起的帼国英雄形象。她勤劳善良、坚毅勇敢、英勇善战、爱国爱家、不慕名利、热爱和平。9此旬巧妙运用比喻,既赞颂了木兰巧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勇气,也表露了木兰的自豪之情。10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即可。如;最值得钦佩的是她淡泊名利的情怀,她艰辛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但不邀功请赏,丽是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的百姓。15动 权

11、劝 学预习积累基础练习1给下列文言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卿当涂掌事( ) (2)资治通鉴( ) (3)孰若孤( ) (4)肃遂拜蒙母(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6)编纂( )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但当涉猎( )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 (3) 见往事耳( ) (4) 即更刮目相待(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 ) A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与蒙论议,大惊曰4指出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肃遂拜蒙母,结友

12、而别5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1)蒙辞以军中多务 (2)旦辞爷娘去 B(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C(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乃始就学6常识积累。 孙权劝学选自 ,是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l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 ,是北宋的 、 整体感悟.重点品析阅读孙权劝学,然后完成710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