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一)1.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271833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兴(其一)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兴(其一)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兴(其一)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兴(其一)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其一)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诗圣之秋”杜甫诗歌群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味作者情感,并鼓励学生积极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 布置学生通过学案完成知识回顾,借助工具书预习,调动过去所学完成迁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2.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归纳,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意蕴。(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 引导学生赏析诗中写景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体会杜甫笔下秋景的特点。2. 补充诗人生平及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杜甫诗中更深沉的秋意。(四)文化传承与理解1. 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掘诗圣杜甫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守在其诗歌

2、中的体现,理解诗人虽身陷穷困仍心忧家国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赏析杜甫笔下的秋景,解读秋意,探究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意蕴。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及配套练习册预习,完成导学案一、二部分。一、课前导入1. PPT展示关于秋的诗句,让学生判断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2. 让学生说明判断依据,标红判断关键词,小结秋给人带来的感觉萧瑟凄凉。课题引入: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诗人,写了多达200多首秋诗,他就是诗圣杜甫。为什么杜甫对秋天有这么多的感慨呢?我们今天就来窥斑见豹,通过四首诗歌来走进诗圣之秋。二、研读鉴赏1. 读诗歌。先齐读,再找同学范读。2.赏秋景。过渡句: 相信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朗诵,大家脑海中的

3、画面感应该更具体一些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诗歌中的秋景吧!问: 先请大家找一下,诗句中哪些词明确指向了秋天?活动1: 那么现在请大家根据这些词,划出每首诗中描写秋景的诗句,体会一下它营造的意境,说说这些诗句有什么妙处。补充:小组讨论形式,每大组分析一首诗。提示学生,可以从诗歌的写景手法,炼字,或者就谈诗句带给人的感受,去谈诗句的妙处。学生发言。小结:杜甫诗歌的秋景描写既有一般秋诗中萧瑟凄凉的意境,但更多了一分雄浑壮阔,表现了格局开阔的大气象。3. 品秋情过渡:大家应该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大家刚刚在分析秋景的时候其实有不少同学已经都提到了诗人的情感。不过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诗歌的情感

4、,我们除了分析景物以外还要怎么样?结合诗歌背景,知人论世。所以请大家看到学案第二部分,根据大家的预习情况,我们来里了解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学生发言。问:从写作背景来看,这些诗都是作者在漂泊阶段写的,所以这都是什么题材的诗?羁旅诗,所以一般羁旅诗都会有什么情感啊?学生自由发言。相机点拨。提示:大家刚刚说的都是诗人对自身境况的慨叹,诗歌情感还有其他层次吗?都是偏向消极的情感吗,有没有哪一首当中有些积极的情绪呢?分析江汉,联系曹操龟虽寿。PPT小结。4.解秋意通过我们大家一起的讨论分析,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诗圣的笔下的秋天,应该绝不止自然之秋吧,还有哪些层次的秋意呢?小结:杜甫的秋诗中饱含着对自己身

5、世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他笔下的秋天其实有更丰富的意蕴,以秋的凋敝暗喻自身暮年的悲苦,以秋的萧索象征国运的衰颓,更以秋的悲壮来抒发自身高远的志向。 所以我们可以将杜甫的秋诗概括为身世连家国, 悲凉复雄阔。 5. 合作交流过渡:知人论世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但反过来透过诗歌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诗人。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来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诗圣吧。请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我们再分享一下自己的结论。注: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课堂小结 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杜甫对秋诗如此偏爱了吧。他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他以秋景抒秋情,将无限心酸与愤慨融入自己的诗歌。然而他的秋诗给我们的感觉不仅是萧索,更有着悲壮,不局限于消沉,而更有着激励。因为他是是一个有着高尚理想的现实主义诗人,更是一个面对黑暗现实仍有着伟大抱负和顽强意志的爱国主义诗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他的境界却远高于此,我们可以总结为他是处穷迫之境忧家国之势;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杜甫能被称为“诗圣”,他对这个称号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