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21703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赏识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浅谈在教育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的艺术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我们要多给一点爱”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所谓“赏识教育”模式就是通过了解,理解,体验和思考,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并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造就教师自身的赏识心态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其内在动力。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2、,鼓励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赏识还可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 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赏识,赏识,这孩子得有让人赏识的地方啊!”以不可救药的口吻无奈地说。接着,便是怒其不争地历数这孩子身上诸多的“错误”,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上网游戏等等。而这样教育的结果是班级差生越来越多,试想一下,如果换一种教育方法会怎样呢?其实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

3、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往往只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从而造成教育的失败. 前些日子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学完后我受益匪浅,对于他所讲到他的“赏识观”,颇为感慨。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无论哪所学校,总有坐在班里最后

4、一两排的学生让老师头疼得不行。由于不学习,他们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但魏书生老师认为,这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是啊,对于成功体验是每个人孩子都从内心深处渴求的,它对孩子心

5、理影响尤为巨大。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与尊重,就精神生命而言,每歌孩子就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的孩子需要赏识,是赏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要注意孩子的优点与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千万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正因为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就绝不能对孩子整天施以抱怨,而应该依据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倍加赞赏、表扬。在每位教师的心目中,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与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一样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就蕴藏在每

6、一个幼小的生命个体中。对发展良好的孩子,我们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待问题孩子,我们更要满怀热情地拥抱他、欣赏赞美他。哪怕孩子跌倒一千次,我们也要激励他一千零一次站立起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充实的、难忘的学习生活空间,使他们的心灵空间得以释放。如果任由孩子的心灵继续压抑下去,他就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反之,他们才能有美好未来的可能,我们的教育也才有成功的希望。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叙述过自身的一段经历:小学时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曾留级三次。庆幸的是,上初中后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吴老师。吴老师对其毛病似乎总是视而不见,倒常常夸奖他的字写得好,并多次把他那字写得好而

7、文章本身不好的习作张贴在教室,让全班的同学观摩。而钱梦龙老师在接受了吴老师赠予的“成功”桂冠之后,不得不去琢磨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不至于有朝一日被同学们笑话。有了这种渴求获得新成功的内部需求,加上吴老师的鼓励、指导,钱梦龙老师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写作水平提高到老师要求的水平,甚至还超过了老师要求的水平。可以说,如果没有吴老师的赏识,就没有钱梦龙老师的今天。 这样的例子当然还很多:苏步青小学数学考年级倒数第一,牛顿、爱因斯坦小时也倍受歧视,但他们都在赏识光环的照耀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赏识的魅力可见一斑。 当然,教师在教育中,不能一昧无原则地赏识学生,迁就学生,而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促使

8、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出积极的期望要求,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它包括学生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是寓赏识教育于教学的成功典范。我最欣赏他的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比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来审视我们惯常的传统教育,是不是在理念上缺失什么?抛开“理性的高度”不说,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孩子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尤需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要真正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让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带着“放大镜”去欣赏孩子,让赏识教育为每个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轻松快乐的成长,进而扬起自信的风帆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想,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真正的幸福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