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21694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中学校 朱宇航教学目标1. 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2. 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3. 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读者对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难点:1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 2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拉丹东雪山图片。学生谈看图片的感受。师:这些美丽、壮观的图片就是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各拉丹东雪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它位于唐古拉山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的主峰

2、,那里雪山遍布,冰塔林立,是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马丽华,去欣赏各拉丹东那神奇壮美吧!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先游后记,亲见 真闻。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2了解作者。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裸露( ) 黧黑( ) 冻疮( ) 霹雳( ) 砾石( ) 虔诚( ) 蠕动( )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挪动( ) 草坝子( ) 气喘吁吁( )接踵而至( ) 熠熠烁烁( )(2)解释词

3、语。黧黑:形容黑。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4、(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三、课文解读1、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的所见、所感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2、读课文,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 找一找 说一说。3、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自然环境住宿环境身体不适)。面对这样的恶劣环境,你会想什么呢?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感想吗?请找出相关描写。 找一找 说一说。4、作者刚进入冰塔林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5、读课文,说说冰塔林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6、课文最后写到“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请你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他们可能发现了什么? 想象-回答四、深入研究.文章中第11段写到的“琼瑶仙境”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2.文中写到“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请赏析这个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3.全文作者以游踪为序,详细讲述了作者自己游览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是不是仅仅为了描写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还是有其他的目的?说一说你的看法。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 1、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下。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长江之源探险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