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21507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出农民工“组织化”调研报告 xx县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将农民工组织化劳务输出作为就业扶贫的主要路径,明确输出方向,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一、基本情况 (一)收集岗位,定期公布 加大与省州就业部门、对口帮扶城市和就业需求量大的东部沿XX县区的定期联系,建立xx县外出就业务工信息台账,并实时更新,确保台账的准确性、时效性。利用xx县人民政府网等县内网络资源,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季度发布机制,及时向广大贫困劳动力公布各地区企业岗位信息,做好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畅通劳务输出渠道。 (二)建立站点,定向输出 发挥xx劳务联络工作站的平台作用,搞好订单式劳务输出,引导我县劳动力有序、定向劳务输出.

2、按照州就业局的统一安排,做好集中输送到xx务工工作,今年以来,我县劳务输出900余人,有组织化的劳务输出51人。 (三)立体服务,引导就业 坚持开放、合作思维,积极协调xx、昆山等省外企业和周边县市企业,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春风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1次,现场签约206人。参与组织“大篷车下乡活动,免费为各类求职者发放就业用工信息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深入各乡镇集市、自然村进行“要打工、到xx”宣传,提供信息服务,努力营造浓厚的劳务输出氛围,转变全县广大求职者的就业观念,增强输出人员“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虽然我县与东部门地区劳务协作在工作层面进行了有

3、效的信息互通,但在服务层面还不够深入,“市场调节、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善,服务成效很不理想,导致供求不对称不匹配,“招工难”的情况尤为突出。 (二)工作基础有待夯实。一是工作协同性需要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宣传动员不够,主要缺乏典型案例辐射带动,培训政策的知晓率和吸引力较低。三是调查不够深入,劳动力培训意掌握不精准,培训服务不到位。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日益激烈的竟争。由于农村劳动力大多仅受到较低的教育,绝大部分在输出前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只能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干一些粗活、累活,这与实现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随着城市用人结构的变化,

4、必将对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四)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帮扶少,民工务工不安心。由于农村青壮劳力的大量外出,使得农村暂时出现了不合理的人群结构,广大妇女、老人承担起了生产的重担.家乡的生产情况,社会治安,子女上学,尢其是农忙季节,都牵挂着外出人员的心,有的甚至不得不奔波于务工地与家乡之间,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影响了务工收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强化乡镇职责,加快工作统筹落实,继续深化劳务协作,搭建和健全信息通畅、输出有序、保障得力的劳动力对接平台。进一步突出东部企业和贫困劳动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引进xx企业到我县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公司,推进劳务协作关系

5、由政府工作层面向市场层面延展,完善市场层面的信息互通机制,促进用工双方高效对接. (二)加强指导工作,提升企业吸引力。在加强工作联络,深入调查了解,全面搞清楚东部重点行业、优势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我县劳动力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人力资源市场运行规律,适当调高工资待遇,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改善劳动条件,推行人性化用工,主动回应农民工在发展空间、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合理诉求,积极提升招工的吸引力和自身竞争力。 (三)强化扶志教育,培育发展理念。坚持十九大“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为指导,强化对贫困劳动力的扶志教育,彻底根除贫困劳动力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等靠要挑

6、的落实观念,培植贫困劳动力的自我发展理念,激发其自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调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需求。继续深入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劳动力就业培训需求。在全面掌握了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失业状况、掌握技能情况以及就业创业需求和培训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翔实的劳动力培训台账,做到“三清两明”:人员底数清、技能情况清、就业情况清;培训需求明、就业意向明。 (五)坚持市场导向,提高培训实效.加强培训管理,突出培训实效,提高参训人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水平,切实提高学员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落实政策,强化服务,促进学员就业创业.结合东部企业市场需求开展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学员面向市场和用工企业就业。以市场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家政服务员、电工、钳工、车工、铸工、汽车维修工、电子产品加工、烹饪、美容美发师等急需工种为主要工种,围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结合县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的技能就业培训。采取“校校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确保培训学员培训后直接转移到东部用工企业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