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21505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花山街道新排小学:杨双维 教材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这是大家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一定的教学准备可以帮助大家对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及时的解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下面就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做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本册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第一小节的内容。前面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几何图形的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基础

2、,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

3、行四边形面积。(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6、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尺双面胶等。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节课中,我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

4、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讨论,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另外,我还力图体现学生学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三、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问题导入,设疑激趣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

5、快乐。在新课开始,除了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图形的面积外,我还出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以怎么知道它的面积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方法。2、数方格法,初步感知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比较大小”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尝试。学生认真观察后,完成表格,最后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一组简单操作,实际上是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同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

6、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汇报交流时,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愤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抓住重点,深入推导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数方格,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启发学生:“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最后共同得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

7、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4、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学生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通过平移的方法,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关系。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这一环节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更为下一步推导面积公式积累了感性经验。5、课件演示,总结新知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再加上电脑课件的演

8、示,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达成共识,借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进行板书。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培养发展了学生能力。6、分层运用,理解新知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基础练习:出示例1,先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教师进行规范的板书。提升练习:借助3道选择题,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发散练习:比较平行线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设计一个为2

9、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以及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等。整个习题设计部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全课小结,整理知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借此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达到点题的效果。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多角度来验证结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学生掌握了学法,也为学习提供了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