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21480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内河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12月12日在武汉召开的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作了重要讲话。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座谈会上表示,交通运输行业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各方面有利因素,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李盛霖指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内河航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冲击影响的实际举措,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

2、转变的重要组成,也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通运输行业的有效途径。李盛霖强调,发展内河航运,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增强系统性、科学性;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内河航运发展的合力;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增强内河航运的运输服务能力。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初步考虑,在今后5至10年中,逐步建设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基本达到国家规划的等级标准;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船舶大型化、运输专业化;加快公用港区建设,逐步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专业高效的港口体系;加强

3、航道养护装备和应急保通能力、管理信息化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编制内河航运“十二五”发展规划。统筹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二是加快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畅通、高效、环保、安全的要求,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上游将三级航道从宜宾延伸到水富;结合河势控制工程,中游实施荆江等重点河段航道整治,提前达到规划标准;下游重点整治一批碍航浅滩。加快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打通西南水运中线、南线出海通道。加快长江三角洲航道网建设,基本建成并继续完善珠江

4、三角洲航道网。继续加强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基本达到规划等级。进一步支持国际国境河流、重要支流和非水网地区的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航电结合,以航为主,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右江、松花江等河流航电枢纽建设,通过梯级渠化,提高航道等级。加强航道和枢纽运行、维护的管理,航电枢纽的收益主要用于内河航运建设。结合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推动港口功能拓展和结构调整。统筹老港区改造、功能调整和新港区建设,建设一批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三是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贯彻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安排,推进老旧船舶更新改造,提高运输效率。分

5、步实施京杭运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干线及其主要支流船型标准化,近期抓紧实施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尽快启动西江航运干线和其他重要河流的船型标准化工作。同时,加强农村和乡镇渡船、渡口的改造。四是积极推进港口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建设以内河主要港口为节点,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区域物流枢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益。加强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通道规划和建设,积极推动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构建干支直达、江海联运、水陆联运网络,鼓励内河港航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五是加强内河航运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河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完善内河巡航、救助船艇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污染防治系统和水上治安、消防体系。积极推进长江干线水上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建设。加大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重点防范群死群伤和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落实地方乡镇政府安全管理责任,继续加强乡镇渡船渡口的安全监管。六是加快内河航运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在航道整治、通航建筑物建设、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完善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技术。加快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