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21480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2023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

2、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V(NH3)=0.02mol/(Lmin)BV(N2)=0.005mol/(Lmin)CV(NH3)=0.17mol/(Lmin)DV(H2)=0.03mol/(Lmin)2、a、b、c、d、e为元素周期表前3周期中的部分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C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显碱性D元素原子半径大小:dec3、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 )。AC3H8 BC2H5OH CCH2C12 D 4、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

3、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大BX、N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CM比X的原子序数多7DZ单质均能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5、分子式为C5H10O3的有机物与NaHCO3溶液反应时,生成C5H9O3Na,而与钠反应时生成C5H8O3Na2。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A10种B11种C12种D13种6、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 B C D7、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

4、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B使用催化制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C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D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一定相等8、实验室用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42- 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 PbSO42H2O,今若制得0.05 mol Cl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A0.025 molB0.050 molC0.10 molD0.20 mol9、要使AlCl3 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

5、来,最适宜选用的试剂是( )AKOH溶液BBa(OH)2溶液CNaOH溶液D氨水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Cl B钠离子的电子式:Na+C氮分子的电子式: D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11、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 天然气;煤;核能;石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ABCD12、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下表信息判断正确的是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300.1180.0900.1020.073主要化合价+2+3+2+6、-2-2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TR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CBBC元素单质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

6、属单质CA与C的气态氢化物饱和水溶液的pH:AB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18、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l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A乙烷和乙烯B乙烷和丙烯C甲烷和乙烯D甲烷和丙烯19、下列物质中苯甲苯苯乙烯乙烷乙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 )A B C D20、下列金属单质,活泼

7、性最强的是( )ANa BK CCu DZn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H2和D2互为同素异形体B和互为同分异构体C和是同一种物质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22、下列过程吸收能量的是A镁条燃烧B氨气液化C浓硫酸稀释D冰雪消融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E、F是六种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元素,它们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B原子的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三倍,C和E位于同一主族且它们可形成EC2、EC3两种常见化合物,D的最髙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E和F相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2)写出A、C、F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弱电解质的结构

8、式_;(3)能说明非金属性F比E强的两个实例_、_;(4)化合物DA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金属镁在BC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4、(12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若A、D、F都是由短周期非金属元

9、素形成的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5、(12分)某学习小组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制备乙酸乙酯,分别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按图连接好装置,添加试剂后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边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C,乙醇的沸点为78.5C,乙酸的沸点为117.9C。(1)写出甲装置左边试管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加入的浓硫酸作用为_,装置乙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3)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边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4)停止加热后,振荡a、b两试管发现油状液体层变薄,其主要

10、原因可能是_。26、(10分)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源,在得到所需产品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Cu2、Fe2、Hg2、H等离子,某化学小组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准备回收废水中的铜和汞,同时得到绿矾。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现有仪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蒸发皿、蒸馏烧瓶、烧杯、铁架台等,完成步骤的实验操作还需要选择的玻璃仪器是_设计简单实验检验绿矾是否变质,简述你的操作:_。(2)步骤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步骤中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3)步骤V利用氧化铜制取铜有如下四种方案:方案甲: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方案乙:利用一氧

11、化碳还原氧化铜;方案丙:利用炭粉还原氧化铜;方案丁:先将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再将滤渣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再过滤、洗涤、烘干。从安全角度考虑,方案_不好;从产品纯度考虑,方案_不好。(4)写出步骤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步骤得到绿矾的操作蒸发浓缩_、_。27、(12分)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钠切去氧化层并用滤纸吸干煤油,在石棉网上微热至熔化后,立即用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其上方。现象是_,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_(填“高于”或“低于”)生成物的能量。(2)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新制的氯水,振荡后静置,CCl4层变成紫红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3)光照下Cl2可与CH4反应。写出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_(填标号)。28、(14分)(1)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6NO(g) + 4NH3(g) 5N2(g) +6H2O(g)。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