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21369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一)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知识整合: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广义的“表现 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描写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 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 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英雄气概。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融情与景、触景生情,

2、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借人物抒情等。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 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 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 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二、狭义的“表现手法”可以参照三维设计258页

3、概念说明例句赏析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物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 思及华年。虚实结 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 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感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竟无语凝噎。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 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友人不 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 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 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 诗句两种,用事是借历史 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 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 度

4、、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 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 或者化用前人诗句目的 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过春风十里,尽 荠夂青青。 辛词除了作者回忆43年前南下 的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 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 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 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 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 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的诗句,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况,疋虚与;尽荠麦冃冃 疋与 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 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 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联想 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 关的另一事物,

5、或把事物 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 谁裁出,二月春 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由柳枝的纷披 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 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 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 改杨柳只抒离情的象征义老调。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 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 断、分析、综合,创造出 新的观念和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上。衬托或 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 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正衬和反衬。(环境

6、的衬 托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郞赤 壁。 今夜鄜州月,闺 中只独看。遥怜小 儿女,未解忆长 安。香雾云鬓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 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 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 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 杰”取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杜甫月夜的颔联、颈联写 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 的心情。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 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

7、易引起联 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 相似或者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 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 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 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 忧伤。对比与 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 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吕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 中览古前三句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 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 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 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 要冃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

8、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这首诗米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 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 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 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 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闺怨的主题。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与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地运用 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 凑、严谨。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 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 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 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 的“送”动静结 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 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

9、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第 三句景物的“静”。正侧描 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 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 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 面描写。(如登太白峰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 辕门。前车夜 战洮河北,已 报生擒吐谷 浑。王昌龄 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 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 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 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 急行车,另方面疋冋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 现出来。直抒胸

10、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 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 哲理性的思想。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 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 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 和人物对比战乱的北方,就会后 悔不及。借景抒 情或融 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 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袅袅兮秋风,洞庭 波兮木叶下。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 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 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 起伏。情与景水乳父融,意境美 妙。托物言 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 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

11、荒园里,托物言志,与柳树独处荒园,无 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尽日无人属阿谁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二)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知识整合: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 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3、 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 双关的修辞手法。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

12、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 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最常见,如“绿 肥红瘦”),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

13、,意义集中含蓄。7、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10、通感塞上听吹笛高適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 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 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

14、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 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 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 有思乡的情调。11、反语北齐二首李商隐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 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知”实为哪 知,意味尤见辛辣。如

15、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高纬与 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 “倾城最在著戎衣”。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 人很美的感觉。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 姿而是忸怩之态。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诗经中硕鼠“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就是饱含强烈讽刺意味的反语。元代无名氏散曲中吕朝天子,不读书最好,不识字最高,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小学,修身则大事,智和能都不及鸦青钞。 开头二句即是反语,后面则是以反常观象以映衬反语,极尽挥洒斥骂之能事。奉陪郑驸马韦曲唐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条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带小乌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