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21241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馆建设的重要意义(精选)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人们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 学素养,是建设科学技术馆的重要目标。科学技术馆的建立可以满足学人们对科 技知识的渴求,激发人们的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人们科技素质活动的开展; 科学技术馆的建立可以让人们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 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公众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不再被看作是生产绝对的、普遍的和永恒不变的真理的机器, 而是对待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在科学和技术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时代,只

2、有具备科学素养才能适应社会生活。钟启泉先生曾经考察过科学素养的内涵,并 对理科教育中的科学素养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国外科学课程改革的范式与科 学素养说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对公众的科学素养具有基础性、 根本性的作用,中小学课堂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正 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重视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一、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虽然增长却不容乐观1、科学素养说的基本内涵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未来普通公民的基本的科学技能和能力,它 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的或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于

3、1952年首次使用了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ture)这个名词,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赫德在50年代后 期从基础教育层面对它进行了说明和解释。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素养作为 科学教育的目标被明确提出。国际科学素养发展中心主任米勒教授在 1983 年提 出了三维模式,即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科学本质的理解;认 识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这个模式基于米勒的 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第一是以前理论研究和相关测量与评价的总结,第二 是关于科学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科学素养问题的研究。三维模式突出了科学素养 的核心,在学术界得到普遍的认

4、同,目前被世界各国采纳,作为测定和比较国民 科学素养的基本参照标准。2、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思考我国从上世纪 90 开始进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每两年一次,后来中断, 从 2001 年恢复。1996 年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 所对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表明中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只有 0.2%,这个结果与 1992 年和 1994 年的调查结果基本持平,三次测试结果说明,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低而且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欧盟具备科学素养的 比例高达 4.4%,是中国的近 15 倍,而美国则达到 6.9%,是中国的 23 倍。2003 年进行了第五次科

5、学素养调查,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达到 1.98%,比 2001 年的 1.4%增长了约 0.6 个百分点。比 1996 年的 0.2%提高了约 1.8 个百分点。我 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发展不仅结束了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且出现了逐步增长的 趋势。但是 1989 年加拿大公众科学素养已经达到 4%;日本在 1991 年已经达到 3%;1992 年欧盟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已经达到 5%;2000 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 素养水平的比例为 1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公 众还不具备基本程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

6、识,也就是说不具备分辨科学和伪科学 的能力、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用科学方法思考和解决社会及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的能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反思,可以看 到,我国以往科学教育的内容还基本停留在实用的科学知识层面上,对科学素养 及科学本质的认识还缺乏深度。二、科学课程改革:增进师生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的本质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科技发达的国家 都十分注重国民的科学素养,因为它关系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关系到一 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2061计划是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 的公民”作为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素养(scien

7、tific literacy)作为国际 理科教育的核心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国际科学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科学素养内容 现代学校科学课程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科学课程改革 出现了三次浪潮。首先,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为第一次改革浪潮,目标 是开发以科学基础知识为结构的理科课程,因此,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是从 其学科自身的自立性这一观点加以把握的,科学教育中所要实现的科学素养是注 重“概念性知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伦理”,但“科学与人文”的理念并 未充分体现在课程编制中。其次,进入70年代和80年代,学校的科学被理解成 “相关的知识”,其含义在于科学不是独立

8、存在的,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等紧 密相关。课程改革的焦点是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科学素养的内涵新加了 “科学与人文”及“科学与社会”,尤其强调了前者。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 第三次浪潮中,人们开始认为科学是“不完美的知识”,课程改革的中心是个人、 社会和文化对科学知识形成产生的影响,重视科学与文化、社会之关联(STS)的 科学素养观得以普及。随着早期科学课程改革运动占主流地位的科学概念问题的衰退, STS 课程运动不断兴起和发展,国际科学教育界开始对科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 针对反科学的浪潮以及师生科学观低下的问题,美国逐渐重视科学课程中的科学 本质教育,即科学是什么,科学的认识论

9、问题。众多学者亦认为“对科学本质的 了解”是具有科学素养公民的重要特征,科学本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科学 内容的学习;帮助理解科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强科学决策能力;有助 于科学知识的传授。2、我国以往科学教育的功利性与科学精神的缺失 在以往的科学教育中,人们表面上非常重视科学,但实际上,学校中的科 学教育服务于考试的指挥,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缺少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科学 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具体表现如下: 从功利主义角度来看待科学,过于关注社会本位的科学教育观,忽视科学 教育对学生兴趣、人格的培养,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科学,不具备必要的科学观; 过度强调“双基”即基

10、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种僵化的科学观,教师们普遍忽视科学过程,将科学方法教育变成科学方法知识的传授或单纯的机械训 练,用程序化掩盖科学本质上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分科教学忽视学科间的联系,与科学发展的现状相脱离,学生不能获得现 代生活所应具备的科学常识和科学观念; 过于强调学生个人的刻苦努力,将科学视为被隔离的伟大科学家的活动, 忽视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价值。3、我国科学课程改革亟需观念转变,提升师生的科学本质观 科学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本质有充分的了解是具备 科学素养的重要表征。如何在科学课程中体现科学的本质、提升科学素养已成为 当代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热点问

11、题,也是目前我国科学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理科教学大纲没有将理解科学的本质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在新 颁布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到,“通过科学教育使学 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新课程改革强调“科 学探究”、“做中学”、“过程和技能”等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科 学素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科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 本质,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和做中学。从学校科学课程的实施状况来看,课改以后学校的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 变化,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以往科学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 因此,在

12、我国科学课程的改革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 神等全方位的教育; 科学课程改革需要科学观念的转变、师资和资源等问题的共同协调,我们 还需要关注国际综合课程的发展趋势; 师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本质观,思考科学究竟是什么,更好地进行探究 学习和做中学; 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避免科学课堂中的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教学 方法和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理性、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正如国际科学素养发展中心主任、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所说,中学 时期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是决定科学素养的关键。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需要

13、落实到科学教育的理念和具体过程中,这也是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标,可以 更好的推动公众的科学素养。建议设立以下技术馆来提高公众德 科学素养:1. 科学探索实践馆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学生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 学素养,是建设科学探索实践馆的重要目标。展品中包含了物理学中的五大部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 学)。通过参观、动手、探索、总结、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方法。2. 校园科技馆科技互动室是一个良好的科技创作中心。科技互动室是以生动的、可以让学 生动手操作参与做实验的实物展教形式,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启迪思维,从而激发 科技创作兴趣。科技互动室中的仪器能

14、反应和说明科学原理,提示其内的科学概念和基本的 科学特征。科技互动室中的仪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外形美观 等特点。3. 校园袖珍科技馆科技互动室具有展教互动功能,是小型科技馆的核心功能,展品的互动性是 小型科技馆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重要标志。科技互动室的展品多具有互动功能, 通过简单直观的实物模型表现复杂深奥的科学原理。其实质就是从简单中体会深 奥,在娱乐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科技普及的目的。科学技术馆建设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进行扩展和延伸,但主要有通过以下五个方面:1.科技馆具有展示和教学的互动功能。展示与教学的互动功能是科技馆的核 心功能,展品的互动是科技馆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重要标

15、志。科技馆的展品大多 具有交互功能,通过简单直观的物理模型表达复杂深刻的科学原理。既能吸引学 生的动手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娱乐中思考和学习知识,做到真正的娱乐化。其本 质是从简单中体验深奥,从娱乐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普及科技的目的。2.科技馆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活动中心。科技馆是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之一。它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推广活动,还可以为学生自发的科技活动提 供场所。3. 科技馆是一个具有良好的科技创作中心。科技馆是以生动的、可以让学生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人员参与做实验的实物展教形式,通过提高学生进行动手动脑 启迪思维,从而能够激发科技创作兴趣。科技馆有利于社会培养专业学生提供科 学技术

16、探究和科学理论创新的能力,学生充分利用该环境开展科学探究实验学习 可以得到较好地培养模式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好地 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的竞赛,从而获取较好的竞赛成绩。4. 科技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综合、探究、创新为理念而研究和开发的 新课程实验进行教学工作环境,符合企业自主知识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 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利用该环境问题开展教育科学技术探究实验学习, 可以得到较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任务,而且他们可以发展很快适应新的考试方 法和考试模式。5. 科技馆中的仪器能够反映和解释科学原理,揭示其内在的科学概念和基本 的科学特征。科技馆的仪器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外观美观。科技馆的建设好处良多,与时俱进,能够为学生带来很多新的方式方法,走 进科学,相信看完这些,大家对科技馆应该有所了解了,对科技馆建设有想法的 朋友可以联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