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21017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 一、*省气象信息共享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省综合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大量的气象资料汇集到了信息管理部门。随着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我省气象系统内、外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尤其是为海洋经济服务的气象信息服务能力薄弱。气象资料是由信息中心收集管理,主要以文件的形式向全省共享。近年来,我省在气象信息共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无论在硬件环境还是软件开发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2006年我省开始着手建立*省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供地市局每日上传天气预报及城镇预报,在此网站平台上可查询卫星云图、雷达资料、风场动态、中尺度站

2、、micaps等综合气象监测;可查看全省短时天气预报、全省海洋短时天气预报、各市短时天气预报、全省短期天气预报、全省海洋短期天气预报、全省中期天气预报、17地市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重要天气预报、水文预警预报、铁路沿线预报、公路交通预报、超高压线路降水分析和XX市指数预报等天气预报;包括气候预测、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雷达预警、人工影响天气等连接;还可查看预报质量评分、省内历史资料、数值预报、历史相似环境及上下级指导等产品。 该平台的建成,缓解了全省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不足,但与其他省份比较,该平台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历史资料应用、业务质量控制及应用灵活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随着综合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大量的综合观测信息集中汇集到信息中心,尤其是新增观测信息如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gps/met、风廓线资料等的业务效益亟待发挥,由于缺乏统一开发,各单位重复劳动十分严重。同时,由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受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部分市县气象局难以看到新增业务资料.目前,我省仅有部分市建立了中规模卫星云图接收站,尚有部分市县不能够及时接收到卫星云图资料。因此,我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为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气象信息共享工作科学发展,今年11月,信息中心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提纲,通过问卷方式在全省气象部门内部开展了*省气象信息共

4、享现状与需求调研,调研内容分历史资料和实时资料两部分,主要包括:历史资料共享现状、历史气象资料共享需求、气象资料共享存在问题、对气象资料共享工作的建议、实时资料共享现状、实时资料共享需求、信息共享平台功能需求、实时资料共享意见建议八大项共43个分项,大部分市、县气象局和部分直属单反馈了调查表。 (一)省级信息共享现状与需求 省级实时气象信息主要在气象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室,包括常规资料、非常规资料等,各单位获取信息基本是通过文件方式,直接在信息中心服务器上读取.实时资料的使用主要是气象台、气候中心、人影办等实时业务单位。目前省级实时资料缺乏系统化管理,资料的获取较繁锁。 省级历史资料在气象信息中心

5、资料室,各直属单位通过资料室获取所需资料,由于资料安全等因素,基本不对外提供基数据,共享内容较少,共享能力较弱。 (二)市级气象信息共享现状与需求 市级信息共享水平参差不齐,除对于省局下发的整编资料和地面观测信息资料均已全部实现共享外,其他资料共享水平较差,大部分市气象局希望地面气温、降水、相对湿度、能见度、气压、风向风速、地温、天气现象、蒸发、雪、电线积冰和高空风、气温、露点等气象要素实现共享,并希望通过网站访问和下载两种方式获取。 实时资料共享主要有。大监站每小时的实况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全省大监站降水量、全省区域站降水量、全省风场资料、省台长、中、短期指导预报、雷电资料、一氧化碳潜势预

6、报、霾预报、全省、全国城镇预报、卫星云图、mm5预报、海雾预报等.调取方式主要通过ftp方式和网站共享方式。希望通过统一的网站,以数据、图像等获取. (三)县级气象信息共享现状与需求 我省县级气象台站希望获取的气象信息较少,目前,县级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单收站、省、市级网站,部分县还可以通过市局服务器获取信息。 由于承担任务不同,大部分台站主要对上级预报服务产品较为关心。 二、*省气象气象信息管理现状科学发展调研思考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分析调查表发现,我省气象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尤其是县级台站获取资料的手段较少,严重制约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实时资料共享不及时,气象数据共享工

7、作中存在数据整合的广度还十分不够、数据整合的深度还不够;二是区域自动站资料的存储管理技术水平低。三是数值预报模式资料的存储数据量太大,缺乏气象信息深加工的能力;四是海洋资料还不能完全共享等。 针对各级台站反映的问题,结合信息中心资料管理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我省气象信息共享工作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气象信息共享起点低。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输能力已将大大增强,我省省市气象通信传输速度达到了12m,市县气象通信传输速度达到了2m,基本能够满足大流量的传输访问。数据库技术、网站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获取更直观可视。然而,我省气象信息共享仍局限在文件共享的层次,起点较低,

8、可视化程度低,已经不能满足各级台站的业务需求。 (二)气象信息共享观念落后。 信息工作仍然固守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保证通信畅通,数据能够及时传出去就可以了,缺乏对数据的管理意识.由于信息管理滞后,造成各级都在建共享平台,各级都在开发数据处理软件,重复劳动,重复投入,造成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同时,资料安全与资料应用之间的矛盾也是制约信息共享观念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气象信息共享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多年来,由于对气象信息共享的认识不够,缺乏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没有设置专门的气象信息共享管理机构或岗位,气象信息共享的任务不够明确,制度不健全,缺乏顶层设计. 三、我省现代气象信息共享发展思路 随

9、着气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气象信息共享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各省市气象局重视,中国气象局也在着手建立全国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然而,从各市气象局信息共享工作的经验看,最佳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地在省级,而并非国家级。主要是省级与市、县气象局的业务最密切、管理最直接,对地方特点最了解,国家级应建设基本的气象信息库,为省级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基本信息。分析我省信息共享现状和需求,我们认为,我省气象信息共享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建立信息共享体制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凡是气象信息共享工作做得好的市气象局,都具备网站、数据库开发的人才,了解气象基本业务.同时,领导十分重视

10、气象信息共享工作。因此,我省要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必须高度重视气象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明确组织机构和岗位.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需要一批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的优化,及时更新补充才能达到良好的业务效果。因此,必须有长效的机制,长期的队伍.新的省局党组十分重视信息共享工作,明确信息中心承担信息共享任务,为信息中心岗位设置提供了依据,对加强我省气象信息共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要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制度,明确各级职责,规范信息发送流程,为共享工作提供管理保障。三是要重视人才培养.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重视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工作思路清新,大胆创新

11、的人才队伍,为气象信息业务提供人才支撑。四是要建立长期的投入机制。要把信息共享工作作为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长期的经费、设备支持。 (二)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 气象信息共享业务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管理,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较高,为做好信息共享工作必须坚强基础设施投入。一是要有高速的网络支撑。目前省级局域网速度主干达到了万兆,千兆到桌面,省市广域网达到了12m,基本满足了业务需要,市县广域网通信速度基本都是2m,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是要建立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目前,每天上行和接收的气象信息超过30g,仅一个区域模式每天的信息量可达21。8g。要实现快速、高效

12、、安全的信息访问,需要建立该质量的信息存储和管理设备,充分考虑系统的冗余和备份。 (三)加强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劳动。 目前,省、市气象部门都在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大部分工作是在重复投入,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分析原因,主要是我省气象信息共享工作的顶层设计不足,制约了信息共享工作的整体发展。 气象信息共享工作并非举一个单位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共同参与,因此,明确了牵头单位之后,各业务单位应共同参与顶层设计,共同参以其中的工作。 总之,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工作,为我省气象业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是当前摆在信息中心面前的紧迫任务。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信息中心有信息,有能力,高起点,高水平的完成我省气象信息共享任务,打造先进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一年、两年的努力为全省气象业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满意的工作平台,向党组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