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20926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经营模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农业经营形式1现代农业主要的经营形式1.1结合协作经营型结合协作经营型是现代型农业经营形式由初级形态向中级形态的过渡形态,其协作方式主要有“公司加农户和“中介组织加农户2种类型。协作双方以契约、合约为合作纽带,如公司向农户提供一定的消费资料、技术,或中介组织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销售网络等等,农户那么直接作用于土地。该种经营形式以优势互补为前提,分工明确,各自获得相应的比拟收益。1.2股份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型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中级形态,被广泛的运用于农村的农业经营中。其采用投资者农户以入股的方式共同消费经营,除资金以外,土地、消费技术等消费要素也可以入股。该种经营形式真正地实现了农民当家

2、作主,不仅可以激发农民消费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广泛地吸收外来技术和资本,进步消费效率。1.3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是现代农业经营形式的高级形态,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的典型特征,如企业法人化、独立经纪人地位等等。该种经营形式更注重科学、高效的农业开展方式,以调整农业构造、引进先进消费技术、培育新品种等手段来进步利润。1.4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农科工贸现代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形式中的超高级形态,以产权和合约为纽带,实现“农、科、工、贸一体化,防止衔接环节过多而产生的效率低下的情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其通常是由涉农的“农、科、工、贸集团结合经营,以“强强联手的形式垄断市场。2现代农

3、业经营形式创新自土地承包制施行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开展,但随着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农村经济开展的内在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工作的重心。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经营是深化我国当今农业经营形式的主要目的。2.1加快农地流转,积极开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效劳社会化引导农民自发结合,将分散的土地集聚起来,由农业专业大户带着农户经营,通过统一布局、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形式将有限的资源进展整合,实现“1+12的效果,到达共同致富的目的。鼓励农民开展消费结合,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合作消费中来,如向合作社提供一定的消费技术、有效的市场信息等,通过分红利的方式分发

4、农民的既得利益。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走向标准化、标准化,不仅可以增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才能,还可以形成优势产业,带动整个乡镇的开展。在确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农业企业化,充分地挖掘其经济效益。以完善市场机制为目的,建立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从而拓宽农产信息渠道,实现农业向高度商品化转变。企业化的经营形式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进而打破了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的经营形式,不仅可以进步消费的效益,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科技意识。2.2强化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引进现代管理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手段,适当借鉴国外的耕作制度和经营理念,以寻求最有效的消费经营方式,如澳大利亚的轮

5、耕套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美国高度兴旺的机械化农业等等。以技术为现代农业开展的支撑点,促进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晋级,实现农业消费工业化、市场化。国家要注重培养农业人才,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下农村。要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消费程度和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完毕语构建生态型、增收型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开展目的。从家庭业主经营形式到农业一体化经营形式,现代农业经营形态趋向专业化、规模化,逐渐走向成熟。农业技术参与到土地资源、劳动力以及资金的管理中,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合理、消费要素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箭在弦上,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创新的重中之重,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是农业经营形式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推动力,以进步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土地经营规模报酬。 刘德金单位:第九师团结农场林业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